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7120-16344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7120-163443
論文名稱
Title
企業經營歷程與第二成長曲線背後之策略意涵 ~ 以A公司為例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underlying a company's business history and its second growth curv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9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20-07-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20-08-27
關鍵字
Keywords
生命週期、機會辨識、轉型、第二曲線、中小企業
life cycle, transformation,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second curve, SME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934 次,被下載 2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93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4 times.
中文摘要
摘要
本論文以台灣中小企業──「A公司」作為研究分析對象,透過自2008-2018近10年的中小企業白皮書資料得出企業存活率的變動,及A公司自2003年創業至今的經營歷程的變動來探討及驗證在競爭及環境變動是常態的模式下,中小企業經營能否在生命週期的現象到來前,能夠未雨綢繆,讓企業提前準備並發展新的成長動能 (第二曲線),使中小企業能找到一個邁向永續的方法。且基於競爭是動態的、企業經營環境業是變動的、第二成長曲線是未知的,本研究試圖用陳明哲教授發表的動態競爭中的AMC(覺察、動機、能力)分析模型來擴大其應用範圍,用以察覺企業發展第二曲線(第二曲線就是在尚未高峰時就開始思考及察覺下一個可以為公司帶來成長動能的來源,也許是新產品、也許是新市場、也許是新的工作流程、也許是新的思維、新的服務)時的機會辨識、並確認動機及盤點內部能力資源可否支撐。來協助中小企業經營者找到讓公司永續思考、察覺及辨識新的機會,幫公司帶來轉型的質變,更具競爭力。

關鍵字:中小企業、生命週期、第二曲線、轉型、機會辨識
Abstract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aiwan'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ompany A," as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bject to explore and verify the changeable market. The research is done by obtaining the changes and survival rate of enterprises of the white paper data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past 10 years from 2008 to 2018, and the operating history of "Company A"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2003. The research aims to find wheth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able to prepare and develop a new, sustainable growing momentum (the second growth curve) in advance when the life cycle phenomenon comes. The second growth curve is to start thinking and perceiving the next source of growth momentum for the company before the peak. The source could be a new product, a new market, a new workflow, a new thinking, or a new service.
Based on the fact that competition is dynamic,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changeable while the second growth curve is unknown,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use the AMC (awareness, motivation, ability) model in the competitive dynamics theory and expand its scope of application to aware and identify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second growth curve, and check if the motivation and internal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are supportive enough. This research may help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 operators find new way to think, bring qualitative changes, and become more competitive.


Keyword: SMEs, life cycle, second curve, transformation,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論文審定書 i
誌謝 ii
摘要 iv
Abstract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生命週期理論 5
第二節 第二曲線 10
第三節 察覺-動機-能力(Awareness-Motivation-Capability,AMC)分析模型 14
第四節 歷年生命週期、第二曲線、AMC分析法之相關研究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8
第一節 研究結構 2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9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38
第一節 企業經營環境分析 38
第二節 第二曲線發現 50
第三節 經營活動的AMC檢核 61
第四節 企業面對第二曲線的挑戰 6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8
第一節 生命週期與第二曲線 68
第二節 AMC分析模型是尋找第二曲線的方法論 69
第三節 AMC分析模型對A公司的策略意涵 70
第四節 動態競爭與第二曲線的AMC分析法應用比較: 70
第五節 研究建議 72
第六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73
參考文獻 75
附錄 訪談紀錄 79

圖目錄
圖1 1 研究流程圖 4
圖2 1 生命週期曲線 6
圖2 2 產品生命週期的四個階段 7
圖2 3 企業生命週期 8
圖2 4 需求生命週期的五個階段 9
圖2 5 大數據應用於不同的生命週期階段 10
圖2 6 第二曲線 12
圖2 7 S曲線(西格瑪Sigmoid curve) 12
圖2 8 企業成長動能曲線 13
圖2 9 企業生命週期曲線競爭力活動架構圖 19
圖3 1 AMC角色圖 28
圖3 2 研究結構圖 29
圖3 3 公司組織架構圖 31
圖3 4 「呈現」與「分析文本」 37
圖4 1 全球及主要國家經濟成長走勢 39
圖4 2 近年台灣景氣對策信號 40
圖4 3 2000~2018年企業經營變化曲線 41
圖4 4 2006 ~2018年中小企業經營年增數量變化曲線 42
圖4 5 生命週期的決定因素 44
圖4 6 A公司主要產品經營曲線圖 49
圖4 7 A公司2019年各類產品銷售比例 49
圖4 8 A公司第一曲線產品銷售圖 51
圖4 9 第一曲線產品銷售比率變化 52
圖4 10 A公司第一次第二曲線產品銷售圖 54
圖4 11 第一次第二曲線產品SMT生產及設備耗材銷售比率變化 55
圖4 12 A公司第二次第二曲線產品銷售圖 57
圖4 13 第二次第二曲線產品銷售比率變化 58
圖4 14 A公司第三次第二曲線產品銷售圖 60
圖4 15 第三次第二曲線各類產品2019年銷售比例 61
圖4 16 A公司經營曲線AMC模型 6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阿斯瓦斯. 達莫達蘭Aswath Damodaran(2017年2月13日)。曇花一現 深度分析科技公司的生命週期。StockFeel股感網站。取自:https://reurl.cc/Qdv0mp
克拉哈拉德及加里.哈默爾C. K. Prahalad & Gary Hamel(2007)。企業核心能力。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007年3月號。取自:https://reurl.cc/vDZroL
王淑愛(2016)。應用歷史事件與深度訪談法探討企業經營歷程與智慧。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學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李志華(2013)。接班人:台灣中小企業存亡關鍵。台北:大塊文化。
李善友(2019)。第二曲線創新。中國:人民郵電出版社。
吳怡靜(2016)。管理大師韓第:商學院要在走下坡前。天下雜誌,589。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3661
吳淑華、鍾震東、欒錦榮、龔昶元、呂益丞(2004)。策略管理【第五版】(原作者:Hitt, M. A., R. D. Ireland, & R. E. Hoskisson)。台中:滄海書局。
經理人月刊 (2016)。找到你的「第二曲線」!在高峰時想像危機的人,才是贏家(2016)。經理人月刊,2016年12月號。取自: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3616
周旭華(2015)。覺醒的年代:解讀弔詭新未來【不朽經典紀念版】(原作者:Charles Handy)。台北: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1994)
股感知識庫(2015年11月2日)。產品生命週期。StockFeel股感網站。取自:https://reurl.cc/j7nbvn
張靖霖(2013)。從鑽石模型理論與企業第二曲線理論探討台商回台投資的可行性-以印刷電路板產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陳明哲(2013年11月1日)。動態競爭觀點下的動態合作分析。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013年11月號。取自:https://reurl.cc/yZ32XD
陳悅琴、郭椀婷(2010)。企業主策略意圖對企業轉型歷程之分析:以歐都納公司為例。創業管理研究,5(4),1-36。
曾敏雅、吳建明、連雅慧(2016)。以演化觀點探討中小型家族企業轉型之研究。 商管科技季刊,17(3),317-355。
黃鎮平、黃秀珊(2008年9月)。企業創業精神之實證研究。創業管理研究,3(3),1-27。
溫蒂雅(1997)。第二曲線:企業永續成長的未來學(原作者:Ian Morrison)。台北:商周出版。(原著出版年:1996)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8-2018)。中小企業白皮書。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取自:https://www.moeasmea.gov.tw/list-tw-2345
齊若蘭(2016)。第二曲線(原作者:Charles Handy)。台北: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2015)
盧希鵬(2018)。隨經濟:第二曲線的77個思維模型。台北:天下文化。
鍾聖校(2003年3月)。質性研究資料處理的舊曲及新調-巢狀方格分析。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286。取自:https://reurl.cc/628gr6
謝如梅、劉常勇(2009)。創新機會辨識:創業警覺能力、先前知識與資訊獲取之關聯性研究。組織與管理,2(2),77-108。

二、 外文文獻
Collis, D.J. & C.A. Montgomery (1995). Competing on Resources: Strategy in the 1990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3(4), 118-128.
Churchill, NC. & Lewis, VL. (1983). The five stages of small business growth.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1(3), 30-50.
Dess, G.G. & Beard, D.W. (1984).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Task Environment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9, 52-73.
Hersey, P. & Blanchard, K.H. (1969). Life cycle theory of leadership.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23(5), 26-34.
IHS Markit (2019, Aug. 15). Comparative World Overview. IHS Markit. Retrieved from: https://ihsmarkit.com/index.html
Kwaku Appiah-Adu (1997). Market Ori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Do the Findings Established in Large Firms Hold in the Small Business Sector?. Journal of Euro-Marketing, 63(1), 1-26.
Lavy, A. & Merry, U (1988).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Revitalizing Organization for a Competitive World. San Francisco, U.S.A.: Jessey-Bass Inc.
Ming-Jer Chen & Danny Miller (2012). Competitive Dynamics: Themes, Trends, and a Prospective Research Platform.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 6(1), 1-76.
Neil.M.Glass (1996). Management Masterclass: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New Realities of Business. Boston, U.S.A.: 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Porter, M.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U.S.A.: Free Press.
Vernon, R. & Wells, L. T. (1966).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in the product life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1(2), 190-207.
Yu, T.F. (2001).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and discovery. The 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 14(1), 47-63.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