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論文名稱 Title |
合併換股比率之模擬研究 An simulative study of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model for mergers |
||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
|||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
語文別 Language |
||
學位類別 Degree |
頁數 Number of pages |
67 |
|
研究生 Author |
|||
指導教授 Advisor |
|||
召集委員 Convenor |
|||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
|||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
2004-01-13 |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
2004-02-20 |
關鍵字 Keywords |
換股比率、普通股交換 Share-for-share Exchange, Exchange Ratio |
||
統計 Statistics |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37 次,被下載 0 次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3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
中文摘要 |
針對各界對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合併的期待,希望藉由合併能繼晶圓代工產業之後,讓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能成為price maker。本研究以國內筆記型電腦產業中三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在理論模型上採行Kermit D. Larsonand Nicholas J. Gonedes(1969)所提出的換股比例模型作為實證研究上的依據,找出合併公司的換股比率關係,並據此求得合併雙方最後換股比率的協商區間。為避免合併雙方在合併基準日前藉著發佈合併題材利多消息,使股價有異常波動之現象發生,本文採股價非系統性風險 值,以真正反映出合併雙方合理的價值。本文並使用ARMA(p,q)-EGARCH(m,n)的一般理論模型來估計合併參與者的預期股價指數;以指數平滑法(The Exponential Smoothing Model)來估計合併參與者的預期本益比,再將估計結果應用於L-G 模型換股比率的模擬,希望藉由實證的過程與結果,提供產業界一個思考的方向,對今後筆記型電腦產業的發展有所助益。 |
Abstract |
none |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4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架構 4 第二章 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現況 5-14 第一節 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分析 5 第二節 模擬合併廠商介紹 8 第三章 文獻探討 15-28 第一節 購併的理論基礎與動機 15 第二節 文獻回顧 18 第四章 合併換股比例模型 23-37 第一節 L-G模型介紹 23 第二節 合併參與者預期盈餘的估計 32 第三節 合併參與者預期股價的估計 34 第五章 模擬合併換股比例結果分析 38-58 第一節 換股比例模擬研究方法 38 第二節 股價與每股盈餘的估計結果 51 第三節 換股比例模擬結果分析 55 第六章 結論與研究建議 59 參考文獻 60-61 圖表目錄 表一:全球筆記型電腦品牌及其主要OEM/ODM廠商 3 表二:NB領導廠商委外生產表 5 表三:宏?痐膝q基本資料 10 表四:華碩公司基本資料 12 表五:仁寶公司基本資料 14 表六: 宏?痐@階序列相關 40 表七:宏?痐G階序列相關檢定檢定 40 表八:EVIEWS 4.1 所得出宏?眭滌t適結果 41 表九:宏?祤郱リぐ摁t 42 表十:宏?祤郱リぐ摁t平方 42 表十一:華碩一階序列相關檢定 44 表十二: 華碩二階序列相關檢定 44 表十三:EVIEWS 4.1 所得出華碩配適結果 45 表十四:華碩標準化殘差 46 表十五:華碩標準化殘差平方 46 表十六:仁寶一階序列相關檢定 48 表十七:仁寶二階序列相關檢定 48 表十八:EVIEWS 4.1 所得出仁寶的配適結果 49 表十九:仁寶標準化殘差 50 表二十:仁寶標準化殘差平方 50 表二十一:以ARMA(p,q)-EGARCH(m,n)推算出三家公司 加權股價估計值 52 表二十二:宏?眵艦|季每股盈餘指數平滑結果 53 表二十三:華碩第四季每股盈餘指數平滑結果 54 表二十四:仁寶第四季每股盈餘指數平滑結果 54 表二十五:三家公司第四季每股盈餘指數平滑結果 55 表二十六:宏?硐P華碩的假設性合併結果 55 表二十七:宏?硐P華碩假設性合併後新公司的 相關財務預估值 56 表二十八:(合併後)宏?硐P仁寶的合併結果 57 表二十九:(合併後)宏?硐P仁寶合併後的 相關財務預估值 57 圖4-1:主併者換股比例與合併後公司 預期本益比之關係 26 圖4-2:被併者換股比例與合併後公司 預期本益比之關係 27 圖4-3:換股比例合理協商區(A) 28 圖4-4:換股比例合理協商區(B) 29 圖4-5:經風險調整後之換股比例合理協商區 31 圖4-6:不同平滑常數對於過去資料加權比較 33 圖5-1:宏?皏[權股價走勢圖 39 圖5-2:華碩加權股價走勢圖 43 圖5-3:仁寶加權股價走勢圖 47 圖5-4:宏?硐P華碩的假設性合併下的合理協商區 56 圖5-5:(合併後)宏?硐P仁寶合併下的合理協商區 57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
中文︰ 1.王鼎裕(2000),「公司購併案例評價研究」,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伍忠賢,「企業購併-理論與實務」,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3.牟淑瑜(2000),「銀行合併換股比率之實證研究」,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李秋瑜(2000),「企業購併價格之財務評價探討」-以台積電併購世大為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5.李蕙如(2001),「企業評價-以電子資訊工業為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余瓊珣(2000),「台灣航空業合併換股比率之模擬研究」,中山大學財務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7.林惠玲、「陳正倉,統計學 – 方法與應用」,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8.胡華盛(1999),「股價評估模式的選擇-以台灣科技公司台達電為例」,政治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9.韋端、張堯庭、謝邦昌,「統計金融學」,台灣知識庫。 10.陳宗文(1996),「開放銀行設立後產業結構與績效關係之研究應用混合時間數列與橫斷面分析法」,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郭照榮(2000)「金融機構合併之考慮因素及其對象之選擇」,金融財務,第五期。 12.郭照榮、陳曉蓉、曾曉萍(2003),「台灣銀行業合併換股比率之研究」,中山 管理評論,11卷,第一期,2003年春季號。 13.陳隆麒,「當代財務管理」,華泰書局 14.楊維君(1992),「台灣企業購併支付方式與財務特質關係之實證研究」,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謝劍平,「財務管理 – 新觀念與本土化」,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英文部分 1.Beattie, D.L.,(1980)“Conglome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A Survey and Time Series Analysis,” Applied Economics,pp251-73。 2.Cooke, Terry, Alan Gregory and Bernard Pearson(1994), “A UK Empirical Test of the Larson-Gonedes Exchange Ratio Determination Model”,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24,pp.133-147。 3.Kermit D. Larson and Nicholas J. Gonedes ( 1969 ),”Business Combinations : An Exchange Ratio Determination Model,” The Accounting Review,pp720-728。 4.Robert L. Conn and James F. Nieisen ( 1977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Larson-Gonedes Exchange Ratio Determination Model”,The Journal of Finance,XXXⅡ,pp749-759。 5.Richard A. Shick ( 1972 ),“The Analysi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s”,The Journal of Finance,XXVII,pp495-502。 6.Robert A. Bullington and Arnold E. Jensen,“Pricing a Bank”,The Bankers Magazine,pp94-98。 7.Terry A. Marsh and Robert C. Merton ( 1987 ),“Dividend Behavior for the Aggregate Stock Market”,Journal of Business,vol. 60 no. 1,pp1-40。 8.R. Hansen ( 1987 ),“A Theory for the Choice of Exchange of Medium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ournal of Business,vol.60 no.11,pp75-95。 9.William L. Megginson (1997), Corporate Finance Theory,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Inc.。 10.Yagil J. (1987), ”An Exchange Ratio Determination Model forMergers: A Note, ” The Financial Review, Vol.22, No.1,PP.195~202 |
電子全文 Fulltext |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33.143.167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33.143.167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
QR 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