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論文名稱 Title |
社區組織經營地方觀光景點之社區治理分析─以澎湖縣為例 An Analysis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for the Operation of Local Tourist Attractions by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The Case of Penghu County |
||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
|||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
語文別 Language |
||
學位類別 Degree |
頁數 Number of pages |
133 |
|
研究生 Author |
|||
指導教授 Advisor |
|||
召集委員 Convenor |
|||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
|||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
2024-06-24 |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
2024-07-16 |
關鍵字 Keywords |
社區治理、觀光景點經營型式、委託人-代理人理論、社區組織、澎湖縣 Community Governance, Sightseeing Spot Operator Type, Principal-Agency Theory,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Penghu County |
||
統計 Statistics |
本論文已被瀏覽 79 次,被下載 13 次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7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3 times. |
中文摘要 |
檢視國有觀光景點之經營,主要有公部門自行管理,或委託私部門經營,而在地方社區逐步成熟發展下,公部門開始委託社區組織進行景點經營管理。本研究針對澎湖縣內自民國109年至112年由社區組織經營管理觀光景點之案例,包含「龍門閉鎖陣地」、「員貝樂營」及「菓葉灰窯」等進行深入研究分析。 為了解公部門委託社區經營觀光景點之動機、執行成效、正負面衝擊及未來展望,本研究透過「個案研究法」及「非參與式觀察法」,針對研究個案進行初步解析,並就研究個案之12位利害關係人進行「深度訪談」,進而將訪談內容轉錄為逐字稿後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果發現公部門之委託關鍵在於政策方向及主事者意識,而健全的社區組織及財務公開透明,能使觀光景點營運更為永續。本研究最後針對公部門及社區提出之建議,包括:景點導覽人員應進用在地人力、景點經營需具合法及正當性、培力社區提升景點經營管理能力及服務品質、社區經營組織轉型成立合作社並設立專戶、連結在地產業提升景點收益、委託人代理人訂定明確契約及經營規範等。 |
Abstract |
The operation of national tourist attractions can be managed by the public sector or entrusted to the private sector, but as the local community matures and develops, the public sector has started to entrust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with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ase studie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n Penghu County that were operated and managed by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from 2020 to 2023, which include “Longmen Military Position” , “Yuanbei Campsite”, and “Guoye village Lime Kiln ”.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otivation, effectivenes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public sector's commissioning of community-run tourist attractions, this study uses the "case study method" and "observation method"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cases, as well as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welve stakeholders of the case study, which were transcribed into verbatim transcripts for the purpose of analyzing the case stud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key to public sector entrustment lies in the policy direction and the awareness of principals, while sound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financial transparency can make the operation of tourist attractions more sustainable. This study also puts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for public departments and communities, including the use of local manpower for tour guides, the need for legal and proper operation of tourist attraction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bi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of scenic spots by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 set up cooperatives and special accounts for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 linking up with local industries to enhance the revenue, and set up a clear contract and operation norms between principal and agent. |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
論文審定書 i 誌 謝 ii 摘 要 iii Abstract iv 圖次 vii 表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6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探討 9 第一節 觀光景點經營形式 9 第二節 社區治理的概念與發展 19 第三節 委託人-代理人理論發展歷程及相關研究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1 第一節 研究流程 3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4 第三節 研究個案 37 第四節 資料蒐集方法 42 第五節 資料分析策略 53 第六節 研究之信度與效度 56 第四章 研究發現 59 第一節 社區組織經營觀光景點觀察發現與分析 60 第二節 政府部門委託之立場及動機 64 第三節 政府部門給予社區的資源與協助 67 第四節 研究個案社區執行成效(正負面衝擊) 70 第五節 景點委託社區及私部門的建議 81 第六節 社區組織經營觀光景點之未來展望 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研究主要發現 95 第二節 政策建議 102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09 第四節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110 參考文獻 111 附錄一 117 附錄二 121 附錄三 124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
王仕圖(2007)。社區型非營利組織資源動員與整合:以社區發展協會為例,臺灣社會福利學刊,5(2),103-137。 王仕圖、趙善如、許慧麗(2011)。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在災後社區重建互動關係之探究:以屏東縣政府之莫拉克風災社區參與重建計畫爲例,臺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1(2),59-94。 包正豪(2012)。原鄉的基層社區治理:宜蘭縣南澳鄉K村個案研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5(1),73-98。 丘昌泰、陳欽春(2001)。台灣實踐社區主義的陷阱與願景:從「抗爭型」到「自覺型」社區。行政暨政策學報,3,1-44。 江大樹、張力亞(2008)。社區營造,政策類型與治理網絡之建構:六星計畫的比較分析。府際關係與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南投。 宋秉明(2002)。社區觀光發展的形成-從修正型社區博物館的概念切入,觀光研究學報,8(1),72-73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16,59-106。 李玉蘭(2008)。社區組織衝突的歷程與因應方式及其對社區發展影響之延就-以南投縣鹿谷鄉小半天社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 李柏諭(2010)。實效社區至理模式的重組與實踐:以社區大學為例,東吳政治學報,28(1),11-15。 李君惠(2021)。公私部門辦理資訊業務委外之比較—以C公司為個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李柏諭、鄭舜介(2011)。實效社區治理模式之探討:以鳳山社區大學防治登革熱為例。第三部門學刊,15,27-58。 邢志航(2018)。公私協力開發觀光遊憩設施獎勵民間財務投資(PFI)與協商機制之研究,物業管理學報,9(2),31-46。 周芸燕(2017)。地方政府業務委託民間經營之研究---台中市與南投縣之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林淑馨(2017)。公共管理(增訂二版),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忠伸(2021)。地方創業轉型與小旅行關係之研究-以「銅鑼-杭菊田野秋旅」為例,島嶼觀光研究。13(3),83-107 林効賢、彭元興、李勝雄(2016)。居民對松柏嶺觀光發展現況、衝擊認知與趨勢之研究,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6(2),81-103。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2),122-136。 邱昌泰(2010)。公共政策-基礎篇,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柯于璋(2013)。政府委託研究案代理問題之探討-一個結合賽局理論與代理人理論的研究取向,行政暨政策學報,57,1-35。 柯于璋(2020)。公私協力夥伴關係之爭議與課責-以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委外經營為例,公共行政學報,58,55-87。 洪美仁、蘭景彥(2017)。政府管制任務民營化之代理人問題分析:以有機農產品驗證制度運作為例,政治科學論叢,74,111-148。 徐宗國(1998)。質性研究概論,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孫煒(2018)。臺灣地方文化活動契約委外的績效觀感:客家節慶利害關係人的角度,行政暨政策學報,66,1-38。 許寶仁(2007)。政府委外經營政策形成與執行作為之研究-以高速公路ETC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張英陣(2016)。福利社區化的省思:社區治理的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54,44-55。 張凱智、宋秉明(2011)。社區觀光發展態度關係模式建構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24(1),45。 陳欽春(2000)。社區主義在當代治理模式中的定位與展望,中國行政評論,10(1), 183-213。 陳敦源(2002)。績效制度設計的資訊問題:信號、機制設計、與代理成本,行政暨政策學報,35,45-69。 陳韋宏(2009)。公司協力治理模式應用於國家風景區景點:以野柳地質公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 陳秀卿(2015)。社區治理與藝術介入閒置空間的活化:以內壢里藝術社區營造為例,國家與社會,17,205-238。 陳建中(2018)。政府殯葬設施委外管理之研究-以南投縣立殯儀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陳柏村、趙榮松(2001)。合作社組織管理通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陳立剛、王輝煌、陳朝建(2012)。行政院與地方政府 在組織改造後業務窗口對應之研析,研考雙月刊,36(2),53-66。 傅遠智、秦夢群(2020)。臺灣高等教育實施績效責任制度的困境與突破:代理人理論的應用,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6(3),1-30。 曾冠球、方凱弘(2013)。政府部門機關委外的迷思與挑戰,文官制度季刊,5(3),59-85。 游宗憲(2005)。從治理的觀點淺談當代公民社會的建構,研習論壇,60,23-34。 黃新生(1986)。電視新聞分析方法之研究-觀察法,廣播電視,49,1986,50-54。 黃源協、劉素珍、蕭文高(2011)。英國社區新政對台灣社區工作的啟示與借鏡:社區治理觀點的分析,臺大社會工作學刊,23,1-45。 黃源協、莊俐昕、劉素珍(2015)。社區能力與社區生活品質之研究:對社區治理與社區發展的意願,公共行政學報,49,1-35。 葉重新(2017)。教育研究法(第三版),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楊佳穎(2010)。社區治理與公民參與:內湖安全社區與東勢安全社區之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 楊銘澤(2020)。我國社區治理導入社區集資途徑之研究-以2018年臺北市社區營造點媒合培力計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 鄔廸嘉(2015)。以委託代理人模型探討空間文化資產:以金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廖坤榮(2002)。政府與農會組織:治理典範的挑戰,空大行政學報,12,71-111。 蔡勝男(2005)。公共行政治理模式的研究:歷史詮釋分析的觀點。T&D飛訊,34,1-17。 潘淑滿(2022)。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第二版),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劉坤億(2009)。政府課責性與公共治理之探討,研考雙月刊,33(5),61-62。 劉芳綺(2014)。社區發展協會轉型成社區型合作社之可行性研究-以德興社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研究所。 鄭舜介(2014)。社區「靓」起來!以實效社區治理模式分析台灣農村社區再生培根計畫-以雲林水井社區、嘉義板頭社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 蕭文高(2019)。社區組織參與老人預防照顧體系之社區至理分析,臺大社會工作期刊,4,131-166。 簡鈺瑋、呂季蓉(2019)。長照2.0服務遞送的設計:從交易成本與代理成本觀點評析,中國行政評論,25(3),97-122。 蘇南(2012)。論BOT制度的經濟分析-以風險及代理理論觀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38,47-98。 蘇俊丞(2017)。初探社會福利服務「方案委外」型態~以公部門兒童保護業務為例,中國地方自治,70(4),33-48。 Andereck, K. L., Valentine, K. M., Knopf, R. C., & Vogt, C. A. (2005).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ty tourism impact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2(4), 1056-1076. Dai, H. (2018). Community governance, welfare service provision and state power in changing Chinese village. Journal of Asia Public Policy. Denzin, N. K. (1978). 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 New York:McGraw-Hill. Kumar, R. (2018). 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 Sage publication Jensen, M. C., & Meckling, W. H.(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4), 305-360. Lingam, L. (2012). Developing theories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actice. The handbook of community practice ,195 Lowndes, V., & Sullivan, H. (2008). How low can you go? Rationales and challenges for neighbourhood governa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86(1), 53-74. Lincoln, Y.S., &Guba, E.G.(1985).Naturalistic inquiry. Sage Publications. Martin, S. (2010). From new public management to networked community governance? Strategic local public service networks in England. The new public governance? (p. 353-364). Routledge. Pierre, J., & Peters, B. G. (2020).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Bloomsbury Publishing. Rhodes, R. A. (1997).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Open University. Schneider, I. (1995). Osborne, D. and Gaebler, T. 1992. Reinventing Government. New York, NY. Strauss, A. & Corbin, J.(199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2nd ed). SAGE Publication. |
電子全文 Fulltext |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
QR 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