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論文名稱 Title |
貨幣市場需求彈性因子分析--以日本經濟為例 Elasticity of Demand in Monetary Market - Practice in Japan |
||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
|||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
語文別 Language |
||
學位類別 Degree |
頁數 Number of pages |
73 |
|
研究生 Author |
|||
指導教授 Advisor |
|||
召集委員 Convenor |
|||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
|||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
2001-06-19 |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
2001-07-02 |
關鍵字 Keywords |
需求彈性、IS-LM模型、日本經濟 Practice in Japan, Elasticity of Demand, IS-LM Model |
||
統計 Statistics |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76 次,被下載 12672 次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7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2672 times. |
中文摘要 |
摘 要 貨幣政策之有效性與IS-LM曲線斜率的大小及其影響因子有很大的關係。極端論之貨幣政策的兩大考驗一為流動性陷阱,另一為投資函數呈現垂直狀態。若利率很低,社會大眾對貨幣可能產生無限的需求(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趨近於無窮大),則LM曲線呈現水平狀,凱因斯稱此為「流動性陷阱」。貨幣供給的增加便無法影響利率,貨幣政策效果為零。當利率的變動無法引起投資的反應時,投資函數與IS曲線呈垂直狀態時,其貨幣政策效果亦為零。投資函數的斜率愈大,利率下降所引起的投資增加便愈少,貨幣政策的效果也就愈小。 日本經濟崩潰至今已逾十年,日本政府以凱因斯學派之理論為其經濟政策施政方針,實施一連串的經濟振興方案及財金改革方案,然其結果卻未能如願以償。日本的經濟成長雖有些微的改善,但十年平均也不過是1%而己,財金政策欲振乏力,令人不禁懷疑,日本的貨幣政策是否真能刺激景氣的復甦而提升經濟成長率?日本利率已降至非常低的水準,卻無法誘發企業的貸款需求以進行投資,爛頭寸遍存銀行界,各方質疑日本經濟是否已陷入凱因斯所謂的流動性陷阱? 本研究擬以日本經濟為例,求出日本貨幣需求函數之利率彈性及所得彈性後,探討其LM曲線斜率之大小及其影響因子,藉以評估日本貨幣政策之有效性。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1. 1990-2000年間,除1991年造成LM斜率不同的因子為所得外,其餘皆為利率,在貨幣供給增加的情況下,LM曲線會比照水平向右移動。 2. 雖然控制利率比控制貨幣供給更容易快速達成經濟目的,但因未考慮物價效果及物價膨脹預期效果,因此所控制的利率無法達成均衡。在物價波動及物價膨脹預期高時,貨幣政策效果常超出預期。 3.以多元迴歸法及時間序列法推估之日本貨幣需求函數,雖略有差異但仍可由此對日本貨幣需求彈性之長期趨勢,得到大致之了解與觀察。 |
Abstract |
none |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回顧 第一節 IS-LM基本架構 6 第二節 文獻回顧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IS-LM影響因子分析 17 第二節 迴歸方法與時間序列 23 第四章 實證分析 第一節 變數與資料處理 32 第二節 歷年日本總體經濟指標 33 第三節 IS-LM操作效果分析 38 第四節 時間序列實證 50 第五節 貨幣供給與利率之控制效果 54 第六節 日本經濟政策與振興方案 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66 第二節 建議 68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
參考文獻: [1]石齊平、郭照榮,「當代計量經濟學」,三民書局,民76年,第222-227頁。 [2]江丙坤,「日本總體經濟及財經改革之探討」,自由中國之工業 第88卷 第5期,民87年5月。 [3]沈中華,「貨幣與利率字典序列關係─流動性效果」,基層金融 第三十四期,民86年,第51-70頁。 [4]沈中華,「貨幣對利率非對稱效果─流動性效果與物價膨脹預期效果」,台北銀行月刊 第二十五卷 第十二期,民83年12月,第5-10頁。 [5]李慶男,「臺灣交易性貨幣需求函數的結構和其穩定性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 第四十七卷 第四期,民85年,第.64-85頁。 [6]吳中書,「台灣短期貨幣需求函數之再探討」,經濟論文 第十四卷 第二期,民75年9月,第155-187頁。 [7]洪墩謨,「IS-LM的斜率與財金政策的效果-圖解法」,臺灣經濟金融月刊 第十五卷第四期,民68年4月,第1-12頁。 [8]洪墩謨,「貨幣乘數的彈性化公式」,基層金融 第22期,民80年3月,第101-108頁。 [9]洪墩謨,「IS-LM的一般理論:財金政策效果與斜率大小之關係」,紀念邢慕寰院士經濟發展研討會,民90年1月。 [10]侯金英,「利率自由化與貨幣政策」,基層金融 第二十五卷,民81年,第1-6頁。 [11]施燕,「台灣地區短期貨幣需求函數之再探討」,經濟叢刊 第八十四卷,民77年。 [12]高超陽、盧世勳,「日本經濟危機及因應對策」,國際金融參考資料 第四十五輯,民89年4月,第191-216頁。 [13]高超陽,「日本的零利率貨幣政策」,國際金融參考資料 第四十五輯,民89年4月,第222-230頁。 [14]梁明義、陳坤、劉壽祥,「臺灣貨幣需求之再分析」,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專論,民71年。 [15]許嘉棟,「台灣貨幣需求的所得彈性」,經濟論文 第十一卷 第二期,民72年9月,第13-29頁。 [16]陳姿妙,「台灣實質貨幣需求長期所得、利率彈性之研究:共整合分析與多變數向量誤差修正模型之應用」,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1年。 [17]陳佩芬,「台灣貨幣需求函數之再研究─無限期次向量自我迴歸模型之共整合分析」,國立中山大學經濟研究所論文,民88年。 [18]郭姿君,「台灣貨幣需求函數實證研究-共整合與分數共整合分析」,國立中山大學經濟研究所論文,民86年。 [19]黃聰斌,「臺灣貨幣需求函數的永恆干擾因素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經濟研究所論文,民87年。 [20]葉明峰、許福添,「日本最新振興經濟方案研析─兼論歷次振興經濟方案之成效」,台灣經濟金融月刊 第三十五卷 第五期,民88年5月,第41-50頁。 [21]蕭峰雄、黃星滿,「論總體景氣對策的效果─從日本經驗談起」,自由中國之工業 第88卷 第8期,民87年8月,第13-45頁。 [22]簡濟民,「台灣地區貨幣需求函數之實證研究-誤差修正模型之應用」,中央銀行季刊 第十四卷第三期,民81年,第19-44頁。 [23]謝登隆、徐繼達,「總體經濟理論與政策」,智勝文化,民85年,第77-85頁、第124-129頁。 [24]Breuer, J. B. and A. F. Lippert(1996), "Breaks in money demand",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Vol.63, Iss.2, pp.496-506. [25]Chow, Gregory. C(1966), " On the Long-Run and Short-Run Demand for Mone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77,pp.111-131. [26]Cooley, Thomas F., and Stephen F. LeRoy(1981), "Ident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of Money Demand"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71. [27] Horiuchi, A. (1984), "The Low Interest Rate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Postwar Japan",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Tokyo, Japan, The Developing Economics. [28]Hafer, R.W., Jansen, Dennis W(1991), "The Demand for Money in the Unites States: Evidence from Cointegration Test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23,No.2,pp.155-168. [29]Hoffman, D. L. and R. H. Rasche(1991), "Long-run income and interest elasticities of money dem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s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8,pp.665-674 . [30]Hong ,Don M. (2000), "Re-examin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 Japan :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in the Asia-Pacific Area, ed by Bedeski & Schafield Canadian Western Geographyical Series 37. pp.213-221. [31]Judd, J. P. and J. L. Scadding(1982), "The search for a stable money demand function: A survey of the post-1973 literatur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XX,pp.993-1023. [32]Johansen, S. and K.Juselius(1990),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on cointegration-with applications to the demand for money",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 pp.169-209. [33]Keynes, John Maynard (1936),. "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Macmillan and CO., Limited ST. Martin/s street, London,p.207. [34]Norrbin, S. C. and K. L. Reffett(1995), "I(2) representations of US money demand", Economics Letters 49,pp.415-423. [35]Ng, S. and P. Perron(1995), "Unit Root Tests in ARMA Models with Data-Dependent Methods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Truncation La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Vol.90, No.429, pp.268-281. [36]Rose, A. K.(1985),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he American demand for money",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17, No.4, pp.439-455. [37]Suzuki, Yoshio (1985), "Japan's Monetary Policy Over the Past 10Years", Monetary and Economic Studies, Bank of Japan , Vol.3 No.2, pp.1-9. [38]Saikkonen, P.(1991), "Estimation and Testing of Cointegrated Systems by an Autoregressive Approximation", Econometric Theory 8, pp.599-607. [39]Stock, J. H. and M. W. Watson(1993), "A simple estimator of cointegration vectors in higher order integrated systems", Econometrica , Vol.61, No.4, pp.783-820. |
電子全文 Fulltext |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
QR 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