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8122-15440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8122-154402
論文名稱
Title
從設計思考觀點檢視長期照護的共創模式
An Exploration of Co-Creation Model in Long-term Ca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Thinking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20-07-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22-08-08
關鍵字
Keywords
設計思考、價值共創、共創、長期照護2.0、樂齡學習
Design Thinking, Value Co-Creation, Co-Creation, Long-Term Care 2.0, Senior Learning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285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28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係透過價值共創與設計思考觀點,檢視在長期照護樂齡學習的共創行為。
本研究以「文化健康站」、「社區大學」、「長照C據點」為研究對象;研究動機旨在探討在長照領域中,利用設計思考的發想思維,在「文化健康站」、「社區大學」、「長照C據點」內與各利害關係人之間,跳脫框架,進行本質思考,實現價值共創;本研究目的為:
一、了解「文化健康站」、「社區大學」、「長照C據點」樂齡學習的實施現況;
二、以設計思考觀點檢視「文化健康站」、「社區大學」、「長照C據點」樂齡學習的活動設計過程;
三、運用設計思考建立「文化健康站」、「社區大學」、「長照C據點」樂齡學習的價值共創模式。
本研究係以個案研究法,透過訪談及入站觀察,再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文本分析,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一、「文化健康站」、「社區大學」、「長照C據點」樂齡學習的長輩們對於學習活動內容,大部分持肯定的態度,但因長輩們各個的文化基礎及身體靈活度不盡相同,所以在規劃上須再找出一個平衡點。
二、「文化健康站」、「社區大學」、「長照C據點」樂齡學習的活動,大致上能以設計思考的觀點進行活動規劃。
三、「文化健康站」、「社區大學」、「長照C據點」樂齡學習的活動內容,相關利害關係人員等,能於事先定期討論,以設計思考的觀點,進行集思廣益,達成價值共創模式的建立。
Abstract
This research examines co-creation behaviors in long-term care seniors learning through the perspectives of value co-creation and design thinking.
This research takes "Cultural Health Station", "Community College", and "C Base for Long-term Ca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is to explore the idea of using design thinking in the field of long-term care, in "Cultural Health Station", "Community University", "Changzhao C Base" and among various stakeholders, get out of the frame, carry out essential thinking, and realize value co-cre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1. Underst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senior learning at "Cultural Health Station", "Community College", and "C Base for Long-term Care";
2. Examine the activity design process of "Cultural Health Station", "Community College", and "Long-Care Base 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thinking;
3. Use design thinking to establish a value co-creation model for elderly learning in "Cultural Health Station", "Community College", and "C Base for Long-term Care".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case study method, through interviews and in-station observations, and then conducts textual analysis of the collected data.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in this research:
1. The elders of the “Cultural Health Station”, “Community College”, and “Long-term Care Base C” senior study mostly ho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content of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All are the same, so another balance point must be found in the planning.
2. The elderly learning activities of "Cultural Health Station", "Community College", and "C Base for Long-term Care" can generally be plan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thinking.
3. "Cultural Health Station", "Community College", "Long-term Care C Base" senior learning activities, relevant stakeholders, etc., can be regularly discussed in advance in advance, brainstorming id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thinking, and reach a shared value Creation model establishmen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論文審定書 i
誌 謝 i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價值共創理論與相關研究 5
第二節 設計思考理論與相關研究 12
第三節 長期照顧計畫內涵與相關研究 19
第四節 樂齡學習相關理論與研究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質性研究方法 39
第二節 研究案例簡介 40
第三節 資料收集與研究設計 42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資料呈現 44
第四章.研究發現 45
第一節 個案描述 45
第二節 案例故事 45
第三節 研究發現 52
第五章 討論與意涵 55
第六章 結論 57
壹、 研究貢獻 57
貳、 研究限制 57
參、 研究建議 57
參考文獻 59
一、 中文部分 59
二、 英文部分 65
附 錄 71
壹、 訪談紀錄 71
訪談一 高雄市ΟΟ社區大學吳主任訪談紀錄 71
訪談二 社區大學古先生訪談紀錄 79
訪談三 應用劇本實驗室林總監訪談紀錄 87
貳、 訪談資料編碼表 90
一、 管理者訪談編碼表 90
二、 學員訪談編碼表 101
三、 專家訪談編碼表 10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中文部分
方珮維(2022)。以服務主導邏輯探討兒童閱讀主題之家長線上社團內的價值共創——以臉書社團〈小學生都看什麼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王佳榮(2021)。樂齡學習中心經營者學習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敏琦(2020)。樂齡學習者學習動機對活躍老化之影響—以家庭支持為中介效果,教師多元化教學策略為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江琦君(2020)。參與樂齡學習中心課程後的再參與意願及幸福感之研究-以苗栗縣之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吳依真(2021)。應用設計思考於文學意涵轉譯之研究-以《魯冰花》文學商品設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意設計與經營研究所。
吳虹諭(2021)。長照2.0 照顧服務資源對主要照顧者負荷之成效-以臺中市某長照機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護理系長期照護碩職專班。
呂玉婷(2021)。樂齡學習者水墨畫課程規劃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美術產業發展碩專(夜間班)碩士論文。
宋宜欣(2021)。以遊戲化觀點探討設計思考工作坊之參與動力營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巫茹安(2021)。「以量取質」有助於提升洞察?改良設計思考訓練課程對學習者POV提案及創造力之提升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李昌祚(2022)。價值共創促進循環經濟之研究:以石安牧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李美珍(2022)。以服務主導邏輯驅動設計思考之研究:一個探索性個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阮素慧(2021)。運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中高齡者使用長照2.0服務意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
林育如(譯)(2014)。創意自信帶來力量(原作者:Kelley, D., & Kelley, T.)。臺北市:聯經書房。賴利・萊佛(Larry Leifer)(民108)。設計思考全攻略:概念X流程X工具X團隊,史丹佛最受歡迎的商業設計課一次就上手,p16-240。天下雜誌
林佳錡(2015)。領導者社會資本對樂齡學習中心發展之影響-以新竹縣某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新科技大學服務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冠瑩(2021)。長照2.0對非營利組織居服單位的初期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
林品君(2022)。設計思考倫理和專案資本主義精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林姿吟(2021)。應用設計思考發展素養導向課程之行動研究—以綜合活動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意設計與經營研究所。
林郁軒(2022)。遊客價值共創、體驗行銷與體驗價值之關係 - 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林莞婷(2021)。探討教育創新組織之小學端設計思考整合導入教育:以素養導向建構式學習為視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
林詠涵(2022)。應用資源基礎理論及藍海策略探討企業多角化發展 —以A公司長照2.0之C據點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生物科技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林靖芬(2021)。從社區活動中心轉型為長照2.0-C 級巷弄站使用行為之研究-以嘉義縣大林鎮社區活動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
林馨熒(2020)。從動態空間到靜態產品的設計思考過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社團法人臺灣服務科學學會(2015),服務科學: 服務系統觀與價值共創論,前程文化出版,臺北市,83-84。
邱淑華(2020)。樂齡者持續參與流行舞蹈課程之研究-以安坑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邱瓊慧(2017)。樂齡學習服務改善之研究─以臺中市北屯區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資訊與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施采霓(2021)。電商消費者的品牌權益:社群媒體行銷和價值共創之策略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學院傳播與科技學系。
洪以樺(2022)。療癒性攝影取向幸福課程應用於樂齡學習者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洪怡雯(2020)。長照2.0社區整體照顧模式之成效探討-以基隆市C級巷弄長照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崇右影藝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系。
洪琬婷(2021)。以設計思考觀點探討兒童機車輔助椅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
范碧珊(2022)。探討顧客資源與關係品質對價值共創和顧客體驗的影響:以數位銀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系。
徐紫雲(2020)。屏東縣長照2.0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執行情形之探究-從特約單位角色出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
徐薏筑(2021)。設計思考融入2D動畫課程對技術型高中學生創造力及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翁瑞(2020)。設計思考活動中決策運用之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創新設計碩士班。
張家馨(2022)。從谷底翻轉—服務主導邏輯的價值共創:以臺中市的C國小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
張淑敏(2020)。長照 2.0失智照顧之研究 – 以長照支付新制下居服員勞動體制為中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張雅菁(2022)。保健食品產業透過設計思考對商業生態系統永續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
教育部樂齡學習網。何謂樂齡(2021年12月30日)。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Home/Senior?side_nav=ContentAbout_1
莊小琴(2011)。銀髮族持續參與樂齡學習活動之研究-以南開科技大學樂齡學習資源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碩士論文。
許 強(2021)。誠品與顧客之間價值共創對彼此的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企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
許佩蓉、張俊喜、林靜宜、林壽惠、李世代(2006)。機構式長期照護綜論。台灣老年醫學雜誌,第1卷第4期,頁199。
許宜婷(2016)。應用工程設計思考的STEM專題本位學習活動對職前科技教師工程設計思考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許淑芬(2022)。真誠服務對價值共創影響之研究—兼論服務體驗的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餐旅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許淳淳(2021)。以價值共創體現價值主張之研究:以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海岸造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郭惠齡(2021)。⾦融服務業裡的價值共創: 服務主導邏輯觀點下的個案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陳佳彣(2019)。契約關係下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政府夥伴關係的探討—以長照2.0巷弄長照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陳勁甫(2021)。透過設計思考探索水質監測技術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奕均(2020)。團隊文化對設計思考之影響-以台灣、日本團隊進行棉花糖挑戰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陳詩涵(2021)。長照2.0居家復能服務成效分析:以物理治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健康照護產業碩士學位學程。
游琇茹(2021)。樂齡學習中心運行之研究-以桃園市為案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游惠娟(2017)。樂齡學習者參與樂齡學習中心正念課程與幸福感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于倫(2020)。設計思考方法對組織變革準備之影響 -以傳統書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意設計與經營研究所。
黃明俊(2022)。非營利組織與成員的價值共創關係:以台南市佑明視障協進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黃郁云(2021)。探討循環經濟之下的價值共創:以光洋應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黃琮暉(2021)。以設計思考探討高品質串流音樂用戶需求與價值主張〔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創新設計碩士班。
黃詠涵(2020)。以設計思考進行高端遊程規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黃薏瑄(2020)。花蓮縣樂齡學習中心教師教學經驗學習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宛姗(2021)。探討醫院急診護理人員對長照2.0的認知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中市某醫學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弘光科技大學老人福利與長期照顧事業研究所。
楊時昕、黃文宗(2016)。創意經濟下的設計創新力量崛起。商業設計學報,20,2-19。
楊曉嵐(2020)。樂齡學習中心領導者領導力發展歷程之研究:以某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解麗娟(2022)。長照2.0居家服務模式與運作效能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
蔡依玲(2021)。樂齡學習參與者學習效益分析之研究:以宜蘭縣壯圍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蔡卓芳(2022)。企業的ESG發展藍圖:從合規到承諾的價值共創之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蔡宛玲(2021)。共同生產及價值共創之研究—以市場導向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鄭雅琪(2022)。探討雙失青少年準備型職場之價值共創: 以 CKY藝術美甲美睫沙龍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盧昱樺(2022)。接受長照2.0居家服務和居家復能使用者及其家庭照顧者壓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碩士班。
盧恩旎(2021)。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學員音樂學習需求看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蕭堯睿(2022)。價值共創思維下的接班歷程:以華嶸集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蕭瑞麟(2017年),不用數字的研究:質性研究的思辯脈絡 第三版,五南圖書,台北市,第72-80頁、第201-203頁。
諶瑀涵(2021)。整合設計思考與美感教育之國小特色課程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謝士偉(2022)。價值共創觀點的平台互動機制之研究:以線上學習平台 Hahow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鍾波律(2021)。長照2.0:活得更久、更健康、更快樂!“高齡化社會的數位科技長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專班。
簡國維(2021)。在長照2.0及長服法的規範下,住宿型長照機構經營發展與困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生物科技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蘇思樵(2022)。設計思考教學模式導入國小中年級課程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二、英文部分
Agar, M.(1980).The professional stranger: An informal introduction to ethnography.New York, NY:Academic Press.
Arthur, W. B., & Lane, D. A. (1993). Information contagion. Structural Changeand Economic Dynamics, 4(1), 81-104.
Baker, T.(2007).Resources in play: Bricolage in the toy store(y).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2(5),694-711.
Baker, T.,Nelson, R. E.(2005).Creat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50(3),329-366.
Barney, J. B.(2001).Resource-based theori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ten-year retrospective on the resource-based view.Journal of Management,27(6),643-650.
Barrett, M.,Oborn, E.,Orlikowski, W.(2016).Creating value in online communities: The sociomaterial configuring of strategy, platform, and stakeholder eng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7(4),704-723.
Boehm, D. N.,Hogan, T.(2014).'A jack of all trades': The role of PIs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collaborative networks in scientific knowledge commercialisation.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39(1),134-149.
Bowman, C.,Ambrosini, V.(2000).Value creation versus value capture: Towards a coherent definition of value in strategy.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11(1),1-15.
Bridoux, F.,Coeurderoy, R.,Durand, R.(2011).Heterogeneous motives and the collective creation of valu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36(4),711-730.
Bridoux, F.,Stoelhorst, J. W.(2014).Microfoundations for stakeholder theory: Managing stakeholders with heterogeneous motive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35(1),107-125.
Bridoux, F.,Stoelhorst, J. W.(2016).Stakeholder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welfare: A behavioral theory of contributions to joint value cre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41(2),229-251.
Brown, T., & Wyatt, J. (2010). Design thinking for soci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utreach, 12(1), 29-43.
Canhoto, A. I.,Quinton, S.,Jackson, P.,Dibb, S.(2016).The co-production of value in digital, university- industry R&D collaborative projects.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56,86-96.
Chatain, O.(2011).Value creation, competition, and performance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32(1),76-102.
Chew, E. K(2013).Value co-creation in the organizations of the future.The proceedings for the 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leadership and governance: ECMLG,Reading, UK:
Creswell, J.W. , Creswell, J.D .(2018). Research Design :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 USA: SAGE Publications Inc.
Crossland,P. and F.I.Smith. (2003). “Value Creation in Fine Arts: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Inverse Demand and Information Cascad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3, 417-434.
Desa, G.(2012).Resource mobi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Bricolage as a mechanism of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36(4),727-751.
Dutton, J. E.,Worline, M. C.,Frost, P. J.,Lilius, J.(2006).Explaining compassion organizing.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51(1),59-96.
Dyer, W. G. Jr.,Wilkins, A. L.(1991).Better stories, not better constructs, to generate better theory: A rejoinder to eisenhard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6(3),613-619.
Dym, C. L., Agogino, A. M., Eris, O., Frey, D. D., & Leifer, L. J. (2005). Engineering design think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94(1), 103-120.
Eisenhardt, K. M.(1989).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4(4),532-550.
Feldman, M. S.,Orlikowski, W. J.(2011).Theorizing practice and practicing theory.Organization Science,22(5),1240-1253.
Frow, P.,McColl-Kennedy, J. R.,Payne A.(2016).Cocreation practices: Their role in shaping a health care ecosystem.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56,24-39.
Frow, P.,Nenonen, S.,Payne, A.,Storbacka, K.(2015).Managing co-creation design: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innovation.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6(3),463-483.
Gadrey, J. (2002). The misuse of productivity concepts in services: Lessons from a comparison between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J. Gadrey, and F. Gallouj, eds. Productivity,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in Services: New Economic and Socioeconomic Approaches. Edward Elgar, Cheltenham, UK, 26-53.
Grissemann, U. S. & Stokburger-Sauer, N. E. (2012). Customer co-creation of travel services: The role of company support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with the co-creation performance. Tourism Management, 33(6), 1483-1492.
Grönroos, C. (2008). Adopting a service business logic in relational business-to-business marketing: value creation, interaction and joint value co-cre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Otago forum.
Katz, & Shapiro, (1986). Technology Adoption in the Presence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 882-841.
Kohtam¨aki, M., & Rajala, R. (2016). Theory and practice of value co-creation in B2B system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56, 4-13.
McColl-Kennedy, J. R., Vargo, S. L., Dagger, T. S., Sweeney, J. C., & Kasteren, Y. v. (2012). Health care customer value cocreation practice styles.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15(4), 370-389.
Prahalad, C.K., & Ramaswamy, V. (2004). The Future of Competition: Co-Creating Unique Value with Customer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R. Ramirez(1999), Value Co-production: Intellectual oringins an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nd research,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0, no. 1, pp. 49-65.
Ramaswamy, V. and Ozcan, K. 2018 What is co-creation? An interactional creation framework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alue cre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84, 196-205
Ramaswamy, V., & Gouillart, F. 2010. Building the cocreative enterpris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8(10): 100-109.
Shapira, H., Ketchie, A., & Nehe, M. (2017). The integration of design thinking and strateg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40, 277-287.
Sweet, P. (2001). Strategic value configuration logics and the ``new'' economy: a service economy revolu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12(1), 70-83.
Tim Brown. (2010). Change by Design: How Design Thinking Transforms Organizations and Inspires Innovation.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LLC.
Uah, A.,Tucci, C. L.(2013).Value capture and crowdsourcing.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38(3),457-460.
Vargo, & Lusch. (2004a). Evolving to a new dominant logic for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68(1), 1-17.
Vargo, & Lusch. (2004b). The four service marketing myths: remnants of a goods-based, manufacturing model.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6(4), 324-335.
Wieland V., Polese F., Vargo S., Lusch R.(2012),“Toward a Service (Eco) Systems Perspective on Value Cre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Scienc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3(3), 12-24.
Van Alstyne, M. W., Parker, G. G., & Choudary, S. P. (2016). Pipelines, platforms,
and the new rules of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94(4), 54-62.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開放下載的時間 available 2024-08-08
校外 Off-campus:開放下載的時間 available 2024-08-08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118.120.204
現在時間是 2024-04-20
論文校外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2024-08-08

Your IP address is 18.118.120.204
The current date is 2024-04-20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2024-08-08.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2024-08-0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