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3121-01073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3121-010734
論文名稱
Title
臺灣傳統農村的轉型與展望—以臺南市下營區為例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Outlook of the Rural Area In Taiwan – Taking Xiaying District, Tainan City for Exampl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21-06-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21-08-23
關鍵字
Keywords
農村再生、休閒旅遊、社區發展協會、青年返鄉、永續發展
Rural Rejuvenation, Recreational travel,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The Youth Retur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331 次,被下載 12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33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28 times.
中文摘要
現今,臺灣傳統農村人口老化與青年返鄉意願低落,加上農作賤價及農村地方產業衰退,以及社區環境髒亂與公共設施不足,總總的問題反映出農村面臨著多樣劣勢的困境,若沒有及時找到合適的方法轉型,農村將不再繁榮且會持續沒落,唯有政府與地方居民共同努力維護與改善,才能獲得永續發展。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藉由立意取樣,針對臺南市下營區在地「政府官員」、「社區發展協會成員」及「農民」三種不同身份關係,對於當地的傳統文化、資源條件及發展限制因素做廣泛性的訪談。
經研究結果發現,雖然下營區在地居民感情凝聚力較為強烈,對於社區參與程度較高,但因社區高度欠缺資源及人力協助下,以及在地居民與政府政策之間,彼此無法長期有效連結,以至於農村社區朝永續發展的進程仍需加強努力。
Abstract
Today,population aging and the low willingness of the youth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in traditional Taiwan. The low price of crops and the decline of local industries,as well as the polluted environment and lack of public facilities. All problem reflect the plight of countryside facing multiple disadvantages. If we don’t find the suitable method to transform our villages in time,they will never prosper and keep declining. The wa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o cooperate the government and residents to preserve and improve.
This study is qualitative research,which focuses on three different identities of "government officials,""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members,"and"farmers" in Xiaying District,Tainan City through purposive sampling,and make an extensive interview on local traditions,resources,and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spite there’s strong cohesion of the residents in Xiaying District and they are mo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mmunity activities. Due to insufficient resources and short-handed. In addition to lack of long-term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s and government,the rural community requires more effort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i
誌謝 ii
中文摘要iii
Abstract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緒論 1
研究動機 1
研究目的 8
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 9
研究架構及章節安排 12
文獻回顧 14
農村再生 14
社區意識 19
產業轉型 22
研究方法與訪調之設計 27
研究方法 27
研究對象 29
訪談設計 32
資料調查與結果 34
資料調查 34
調查結果 39
結論與建議 87
結論 87
建議 88
參考文獻 93
附錄 99
附錄(一) 訪談問卷 99
附錄(一) 訪談逐字稿 10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中文部分
一、 書籍
李增祿(1997)。《社會工作概論》。臺北:巨流。
谷口志光、桝潟俊子 立川雅司(2016)。《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臺北市:開學文化。
金偉燦、莫伯尼(2005)。《藍海策略》。台北市:天下遠見。
翁嘉禧、曾憲郎、鄭博文(2020)。《台灣稻米產業的競爭力與發展》。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
二、 會議專刊、研究報告
王鳳英、張志仁(2014)。〈台北市溪山地區農村再生及活化〉。《中華升值能源學會》,第三十三卷第一、二期,頁37-43。
王永全、翁頂升(2019)。〈一分農地以社會企業經營成效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以菁寮無米樂農村為例〉。《社會永續觀光研究》,3(1),頁59-7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9)。〈農村再生條例不能再等〉。《台中區農情月刊》, 115,頁1-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企劃處(2019)。〈未來在農村:從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與農村再生2.0出發〉。《台灣經濟論衡》,第17卷第4期,頁12-21。
李永展(2019)。〈地方創生與地方發展脈絡〉。《經濟前瞻》,185,頁49-52。
李永展(2017)。〈新農業之可能圖像:智慧農村〉。《經濟前瞻》,171,頁45-49。
李契螢(2009)。〈「農村再生」傳統農業轉型為休閒農業的最佳契機〉。《桃園
區農情月刊》,121,頁1-4。
邱星崴(2019)。〈農村再生未來的期待〉。《新社會政策》。65,頁11-14。
吳岱融、張訓堯、王仁助(2013)。〈優質農業再升級,農村再生創新局〉。《苗栗區農情月刊》,161,頁1-4。
吳勇霖、劉敏(2017)。〈宜蘭地區休閒農場永續空間演化之研究〉。《華岡地理學報》,32,頁96-107。
晏揚清、慎思齊、張志雄(2018)。〈臺灣社區發展與鄉鎮治理〉。《華人經濟研究》,第16卷第1期,頁23-34。
林顯明(2016)。〈臺灣農村農業轉型之研究-高雄美濃為例〉。《兩岸基層選舉與地方治理研究通訊》,第三卷第二期,頁32-58。
施君翰等(2016)。〈臺灣農村再生社區參與歷程及觀光環境空間關聯變遷分析〉。《休憩管理研究》,第3卷第2期,頁21-36。
范麗娟、李沛恩(2018)。〈由花東的社區發展談偏鄉的原動力〉。《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8卷第4期,頁115-147。
周天穎、穆青雲、林威延(2011)。〈農村再生數位典藏平台〉。《檔案半年刊》,第10卷第3期,頁102-109。
陳育正(2021)。〈後疫情時代X產業景觀空間設計思考實踐與景觀教育〉。《造園季刊》,第93期,頁1-6。
陳添進(2013)。〈2013跨部會農業生技豐年慶暨農業生技產業化成功模式論壇〉。《農業生技產業季》,第35期,頁85-89。
郭姿麟(2014)。〈直轄市農村區觀光小鎮的開發〉。《中國地方自治》,67(11),頁288-298。
梁大慶(2016)。〈社區組織運作能力與發展之研究-以雲林縣社區組織參與農
村再生過程為例〉。《農民組織學刊》,20,頁35-70。
梁大慶(2016)。〈農村社區窳陋空間改善自主營造成功因素之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第三十三卷第三期,頁71-87。
張芬芬(2015)。〈質性資料分析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第三十五期,頁87-100。
張瑜娟、林寶秀(2019)。〈農村再生計畫參與對農村社區生活品質之影響〉。《造園景觀學報》,23(4),頁50-66。
張淑君、劉怜均,劉純君(2005)。〈農村地方文化產業分析與行銷經營策略〉。《農業經營管理年刊》,11,頁1-34。
張羽萱、陳枻廷、余祁暐、賴明信(2018)。〈稻作智農聯盟發展模式分析〉。《農業生技產業季刊》,55,頁73-78。
莊皓雲(2018)。〈農村再生:從產業跨到社群經濟的翻轉年代〉。《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第六卷第二期,頁88-93。
莊翰華、賴秋華(2011)。〈農村再生條例的永續發展向度研究〉。《農業推廣文彙》,頁61-76。
傅民雄、曾純純(2018)。〈屏東縣竹田鄉檳榔產業的轉型與重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十二卷第二期,頁1-28。
掌慶琳、王志宏、裝佩真(2016)。〈鄉村旅遊永續發展指標之建構:無米樂社區為例〉。《鄉村旅遊研究》。第九卷第二期。頁25-46。
馮祥勇、邱世煒(2020)。〈客庄慣行農作轉型為有機農作之探討 —以西湖鄉龍洞村為例〉。《聯大學報》,17(2),頁25-40。
黃松林、黃怡慧(2015)。〈社區發展協會組織韌性與需求相關研究:以高雄市為例〉。《社會發展研究學刊》。16,頁22-66。
黃炳文、紀淑宜、沈雅萍(2016)。〈農村再生發展指標與策略之研究〉。《台灣農學會報》。17(2),頁215-230。
詹秀員(2004)。〈全球化趨勢下臺灣社區工作模式之思維與實踐〉。《社區發展期刊》。107期,頁181-198。
葉嘉楠、洪嘉欣(2006)。〈社區發展協會功能與問題之實證研究:以新竹市為例〉。《中華人文社會學報》,第5期,頁86-118。
楊玉婷、劉依蓁(2021)。〈智慧農業跨玉科技應用趨勢分析-2020臺灣智慧農業論壇報導〉。《農業生技產業季刊》,第63期,頁46-54。
魯俊孟、邱偉誠(2011)。〈農村與大學在社區總體營造事務之夥伴關係探討:以倡導聯盟觀點視之〉,《政治與政策》,1(1),頁123-154。
蔡宏進(2021)。〈行銷農特產品促進地方發展〉。《農政與農情》,第345期,頁 34-38。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第三十七卷第四期,頁17-23。
謝政勳(2016)。〈「SWOT分析應用於社區發展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參與農村再生培根計畫之社區為例」〉。《臺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第六卷第三 期。頁1-44。
顏愛靜、陳胤安、吳宜庭(2015)。〈有機農業多功能性之探討:以宜蘭縣三星鄉行建村為例〉。《臺灣土地研究》。第十九卷第一期。頁69-103。
鄭義、許文西、黃春長、鄭淑芬、林正挺(2017)。〈我國社會企業營運策略研究-以優雅農夫為例〉,《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25(2),頁133- 142。
三、 學位論文
王志華(2019)。《農村再生政策下社區的學習、行動與社會網路-以雲林縣的農村再生社區為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吳明儒、劉宏鈺(2012)。《社區經濟與社區發展關係之初探-以台灣三個鄉村社區經驗為例》。「《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發表 之論文,廣州中山大學。
翁志成(2016)。《農村再生社區產業發展跨域合作與績效之研究-以台中市太平區興隆社區為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陳欣怡(2017)。《溝通對苑裡鎮舊社里里民對農村再生態度的影響:認知、組織承諾的中介效果》,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黃晧展(2019)。《社會企業經營模式應用於農村再生社區之研究-以苗栗縣苑 裡鎮「東里家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農業企業經營管理碩 士在職專班。
楊懿玲(2019)。《觀光對台南北門區域發展影響之結構歷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學位論文。
劉崇鼎(2014)。《歐洲化對德國農業政策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 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謝雅琦(2018)。《中部地區青年農民的農業認同感與農業經營自我效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農業企業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鍾佳妤(2015)。《「返」其道而行-返鄉者之生活實踐帶來的農村質變》,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
鄭楹諶(2016)。《客庄農村再生與永續發展之研究-以桃園市龍潭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學學系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
四、 政府政策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110年至114年)核定本〉。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9)。〈農村再生第三期實施計畫(109年至112年度)〉。
臺南市下營區公所(2019)。<臺南市下營區統計年報>。
臺南市下營區甲中社區發展協會(2015)。〈臺南市下營區甲中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臺南市下營區紅厝社區發展協會(2019)。〈臺南市下營區紅厝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臺南市下營區賀建社區發展協會(2015)。〈臺南市下營區賀建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五、 網路訊息
內政部統計月報(2021)。查閱日期:2021年2月27日。
〈https://ws.moi.gov.tw/001/Upload/OldFile/site__stuff/321/1/month/month.html#〉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查閱日期:2021年04月19日。
〈https://www.stat.gov.tw/ct.asp?mp=4&xItem=41995&ctNode=555〉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9)。104年普查結果統計。查閱日期:2021年05月26日。 〈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41996&ctNode=555&mp=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21)。查閱日期2021年5月25日。
〈https://www.swcb.gov.tw/Home/Policy/show_detail?id=98aba69a9
70a434db4d487436863f9f1〉
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查閱日期:2021年05月26日。
〈https://popproj.ndc.gov.tw/chart.aspx?c=2&uid=62&pid=60〉
臺南市政府農業局(2012)。查閱日期2021年4月21日。
〈https://agron.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270&s=11422〉
貳、英文部分
Toomey,A. H.(2011). “Empowerment and disempowerment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actice: eight roles practitioners play”.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46(2), 181-195。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