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6122-21544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6122-215444
論文名稱
Title
高中教師的文化資本與其子女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school teachers' culture capital and their children's learning achievement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22-07-2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22-08-26
關鍵字
Keywords
布爾迪厄、場域、慣習、文化資本、學習成就
Bourdieu, champs, habitus, culture capital, learning achievemen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338 次,被下載 11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33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18 times.
中文摘要
布爾迪厄提出"資本"、"場域"、"慣習"等概念來理解文化資本階級再製的形塑。一個場域是由附著於某種資本形式的各種社會空間的所構成;社會空間分化的原則是由作用於該場域的資本結構和資本總量所構成,社會施為者依其所掌握的資本決定其在社會階級空間裡的相對應位置。慣習則是內化的秉性系統,亦即個人評判、行動的認知圖式,慣習發揮其作用如同一種「個人的位置感」,引導佔據這些位置的人們朝向某些社會空間及屬性,以及實踐的邏輯。而文化的作用主要是建構吾人對世界的認知,以及用甚麼方式去理解世界。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本者,製造或表達了這些認知圖示,也就是主流文化價值。然而讓社會群體接受這些理念價值需透過合法化的過程,意義的再現(象徵符碼)成為象徵鬥爭。象徵鬥爭的焦點在於如何能強制一套對社會的合法定義,以利穩固社會秩序的再生產。
布爾迪厄認為學校文化是主流文化的再現。學校的評量標準是以象徵符碼的運作以掩蓋文化資本再生產的機制。透過場域和慣習的交互作用,資本結構中的文化資本越高,與學校文化的親近性越密合,來自文化優勢階級的子女在內化的生活慣習的行為實踐中,其學習成就較易獲得肯定。
本研究以高雄市某前幾志願高中為例,這些以升學為導向高度競爭的學校,教師本身所處的環境場域即合法化了台灣主流文化價值。 經過與某高中的幾位教師家長的訪談,將訪談資料作分析歸納後,理解了受訪教師們因為在學校場域的經濟資本、社會地位、更重要的是豐富的文化資本,透過初級社會化—家庭教養的過程,將本身擁有的文化資本與慣習不經意地傳遞給下一代子女,而子女自然而然的承繼的文化資本與慣習,則構成了學校課堂內各種正式、非正式課程接受與吸收的基礎,進而有利於這些子女的學習成就。
Abstract
Bourdieu uses the concepts of "capital", "champs" and "habitus" to understand the reproduction of culture capital. He believes that school culture is the reproduction of mainstream culture. The school's evaluation standard is based on the operation of symbolic codes to mask the mechanism of culture capital reproduction.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ield and habitus, the higher the culture capital, the closer it is to the school culture, and the children from the culturally superior class will be more likely to be recognized for their learning achievements in the behavioral practice of the internalized habits of life.
This study takes a former voluntary high school in Kaohsiung City as an example. The school champs has legitimized Taiwan's mainstream cultural values. After interviews with several teachers, I learned that parents as teachers, because of their economic capital, social status, and rich culture capital in the school champ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family upbringing, pass on their own culture capital to their children inadvertently. , and the cultural habitus that children naturally inherit form the basis for the acceptance and absorption of various courses in the school classroom,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s of these childre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i
誌謝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 ⅳ
目錄 ⅴ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文獻回顧6
第三節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13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16
第五節章節安排17
第二章宰制關係的相關理論19
第一節馬克思的宰制理論19
第二節阿圖賽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23
第三節葛蘭西的文化霸權25
第三章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再製理論31
第一節場域與慣習32
第二節文化宰制(象徵性暴力)37
第三節學校: 隱藏的宰制工具42
第四章個案研究46
第一節台灣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及其在學校教育的再現46
第二節高中教師的場域/社會空間48
第三節升學型高中教師家庭的文化資本再製--慣習與場域的交互作用61
第四節文化資本擁有者以其策略運用進行區別—優勢階級的再製72
第五章結論92
參考文獻105
附錄11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書籍
宋鎮照,2006,《社會學》,台北 : 五南。
邱天助,1998,《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 : 桂冠。
洪鎌德,2004,《西方馬克思主義》,台北 : 揚智。
洪鐮德,1983,《馬克思與社會學》,台北 : 遠景。
高宣揚,2002,《布爾迪厄》,台北 : 生智。
許嘉猷,2011,《藝術之眼》,台北 : 唐山。
楊國樞、葉啟政,1979,《升學主義下的教育問題》,台北:巨流。
諸彥含主編,2019,《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崧燁。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台北:心理。
藍佩嘉,2019,《拚教養》,台北 : 春山。
顧錦屏,1994,《馬克思》, 香港 : 中華書局。

二、期刊
林清江,1980,〈國中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之影響因素〉,《師大教育研究所
主編之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2 : 129-188。
周新富,2008, 〈社會階級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家庭資源為分析架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8(1) :31-34
黃毅志,2003,〈「臺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與評估:社會科學與教育社會學研究本土化〉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49(4),13-15
駱明慶,2002, 〈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經濟論文叢刊》, 30 ( 1),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出版,21-23
駱明慶,2018,〈誰是台大學生?(2001-2014)—多元入學的影響〉,《經濟論文叢刊》, 46 ( 1),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出版,31-36
謝志龍,莊致嘉,2016, 〈文化資本的代間傳遞與轉換對國中學生教育成就的影響〉《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61(3),186-188

三、專書篇章
蘇峰山,2002,〈象徵暴力與文化再製-布爾迪厄之反思〉,載於《意識, 權力與教育: 教育社會學理論論文集》,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出版, 121-122。

四、學位論文
何秋蓮,2007,〈國中生家庭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以臺南縣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沛雯, 2005,〈家庭社經地位、文化資本及主觀階級認同對教育成就影響之研究家庭社經地位、文化資本及主觀階級認同對教育成就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春木,2008,〈 台灣社會升學主義的發展與解決對策(1945-2007)〉,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陳永欽,2001,〈 家庭背景對子女教育成就之影響〉,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蔡蕙如,2008,〈 台北縣國小教師和一般家長對子女教育投入文化資本、社會資本之比較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文鵬,2014,〈 文化資本影響學業成就之研究:以台灣地區為例的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謝孟穎,2003,〈家長社經背景與學生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翻譯文獻
Alex Callinicos. 原著,杜章智譯,1990,《阿圖塞的馬克思主義》,台北: 遠流。
Antonio Gramsci. 原著,譯者不詳,1988,《獄中札記》,新北:谷風。
Bourdieu,Pierre. and L.J.D. Wacquant原著,李猛,李康譯,2008,《布赫迪厄社會學面面觀》,台北: 麥田。
Bourdieu,Pierre. 原著,陳逸淳譯,2012,《 所述之言:布赫迪厄反思社會學文集》,台北,麥田。
Bourdieu,Pierre. 原著,張祖建譯,2017,《世界的苦難(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Barry Smart. 原著,蔡采秀譯,1998,《傅柯》,台北:巨流。
Caporaso, James A.& Levine, David P.合著,林翰譯,1992,《政治經濟學理論》,台北: 風雲論壇。
Ernest Ezra Mandel.向青譯,2002,《馬克思主義入門》,新北: 連結。
Francis Yoshihiro Fukuyama. 原著,李永熾譯,1993,《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之人》,台北:時報文化。
Jason F. Brennan.原著, 劉維人譯,1998,《反民主:選票失能、理性失調,反思最神聖制度的狂亂與神話!》,台北:聯經。
Kevin Haris.原著,唐宗清譯,1994,《教師與階級—馬克思主義分析》,台北,桂冠。
Louis Althusser. 原著,孟登迎译,2003,《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
Patrice Bonnewitz.原著, 孫智綺譯,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 麥田。
Terry Eagleton. 原著,李尚遠譯,2012,《散布在華爾街的馬克思》,台北: 商周。
Robert Bocock.原著,田心喻譯,1991,《文化霸權》,台北:遠流。
Robert D. Putnam. 原著,李宗義, 許雅淑譯,《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新北:衛城。
Robert M. Hutchins.原著,陸有銓譯,1994,《民主社會中教育上的衝突》,台
北: 桂冠。
馬克思、恩格斯原著,唐諾譯,2001,《共產黨宣言》,台北; 臉譜。

六、使用國內外資料庫蒐集的資料或是國科會專題計畫資料
何英奇,1999,《 唯智功績主義與正義之衝突:臺灣升學主義改革的兩難困境與挑戰》,計畫編號NSC87-2413-H003-0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七、雜誌報章
平路,2014,〈作文題洩露的祕密〉,聯合報,2014/6/18。
風評,2022,〈所得差距爆增為149倍,變色的經濟成長〉,風傳媒2022-07-04。
法蘭西斯‧福山專訪,2017,〈憂心中國越強大 會對台灣不利〉,聯合報2017-04-14。
邱天助,2002,〈教改 弱肉強食的文化鬥爭〉,聯合報,2002/03/25民意論壇。
邱于瑄,2022,〈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一團亂?大學教授到底看什麼?〉,遠見雜誌,2022-04-16。
游昊耘,2021,〈教改、少子化…補教熱潮未歇〉,聯合報,2021-05-03。
黃敦晴,2018,〈台灣老師地位排名世界第3,尊師重道有益學生成績〉,親子天下月刊,2018/11/16。
薛承泰,2007,〈階級複製 隱然成教改最大罩門〉,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2007/4/18

八、網路資源
李家同,2006,〈教學生「投降」的菁英,教育部又有請了〉,大紀元文化網: http://cn.epochtimes.com/gb/6/5/31/n1180334.htm,檢索日期: 2022年6月30日
袁銀傳,楊興圓,2022,〈馬克思勞動人本思想對資本邏輯的批判與超越思想〉,世界哲學2022年第1期: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1/2022/0501/c40531-32413028.html ,檢索日期: 2022年7月7日
新傳考研,2022,〈葛兰西:霸权理论〉,之乎2022-04-14:file:///C:/Users/fssh/Desktop/%E8%91%9B%E5%85%B0%E8%A5%BF%EF%BC%9A%E9%9C%B8%E6%9D%83%E7%90%86%E8%AE%BA%20_%20%E6%96%B0%E4%BC%A0%E7%90%86%E8%AE%BA58%20-%20%E7%9F%A5%E4%B9%8E.html,檢索日期: 2022年7月10日
教育部國民既學前教育署,2022,〈12年國教課程綱要-108課綱重點〉,108課綱資訊網: https://12basic.edu.tw/12about-3-1.php,檢索日期:2022年6月20日
陳婉琪,2015,〈多元入學對「多『元」人」較有利嗎?看數據怎麼說〉,巷仔口社會學巷仔口部落格: 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5/04/01/chenwanchi-5/,檢索日期: 2022年6月22日
張雷聲,2022,〈從異化勞動論到剩餘價值論—馬克思經濟思想的科學變革〉火炬公眾號2022-06-28: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TUD202203001.htm,檢索日期: 2022年7月9日
ANDREW ROSS SORKIN,2021,〈「佔領華爾街」狂歡無果而終〉,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120921/c21sorkin/zh-hant/,檢索日期: 2022年7月16日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