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江宜珍(2002),「運用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探討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解說媒體成效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汪玉頻(2003),「民俗節慶活動運用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3. 宋秉明(1983),「遊樂容納量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 4. 李金泉(1995),SPSS/PC+實務與應用統計分析,台北:巨流。 5. 林薇依 (2004) ,「2004年臺灣觀光年重要文藝節慶」,遠見雜誌。 6. 林采瑩(2005) ,「非營利組織成員參與節慶活動的動機與效益認知之研究-以宜蘭國際藝術童玩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所碩士論文。 7. 林怡君(2005),「觀光節慶活動對遊客之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三義木雕國際藝術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 林俊昇(2005) ,「不同類型遊客的遊憩動機與滿意度對重遊意願之關聯性分析-以渡假型休閒農場為例」,戶外遊憩研究。 9. 林美萍(2003),「遊客對產業文化活動效益認知之研究-以白河蓮花季、左鎮白堊節、麻豆文旦節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0. 吳秋田(2001),「社區居民之社區意識與產業文化活動認同度關係之研究— 以白河蓮花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吳怡寬(2004) , 「產業文化藝術節推廣之研究--以古坑華山『2003台灣咖啡節』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與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13.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14. 侯玉波 (2003) ,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 15. 侯錦雄(199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6. 洪萬隆(2006),「文化經濟講課大綱-文化節慶」,國立中山大學。 17. 洪世全(1995),「服務品質、服務價值與顧客滿意度的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徐瑞穗(2004) ,「節慶活動參與者之參與動機、效益認知和滿意度研究-以92 年麻豆文旦節為例」,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陳希林、閻蕙群譯(2004) ,節慶與活動管理,台北:五觀藝術管理。 20. 陳惠美譯(2003) ,特別節慶活動企劃與管理,台北:品度。 21. 陳柏州、簡如分(2004) ,台灣的地方新節慶,台北:遠足文化。 22. 陳比晴(2003) ,「民眾參與節慶活動需求之研究¬¬—以2003陽明山花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陳佩欣(2005),「節慶動機與市場區隔之探討-以宜蘭綠色博覽會為例」,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4. 陳水源(1988),遊客遊憩需求與遊憩體驗之研討,戶外遊憩研究。 25. 陳昭明(1981),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系森林遊樂研究室。 26. 黃宗成、黃躍雯、余幸娟(2000), 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期望、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台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27. 郭瑞坤、王春勝 (2004) ,地區發展相關因素整合居民結構區隔研究,戶外遊憩研究。 28. 高雄市左營區公所(2003) ,高雄市左營區地方特色規劃研究。 29.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05),「2005高雄左營萬年季」結案報告。 30.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06),「2006高雄左營萬年季」結案報告。 31. 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委員會(1998),高雄燈會活動民意調查。 32. 游瑛妙(1999), 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滿意度分析-以第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台北:台灣省交通處旅遊局。 33. 游瑛妙(2000) , 居民對於節慶活動當地衝擊之認知與態度,台北:國科會。 34. 楊崑霖(2001),「鄉鎮舉辦農特產節慶的效益與環境衝擊分析之研究—以2000台南縣白河蓮花季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35. 楊小玲(2005) , 「當地居民對節慶活衝擊之知覺與態度研究—平溪鄉與鹽水鎮之比較」,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楊嵐雅(1993), 「台灣主要民俗活動應用於文化觀光方式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蔡伯勳(1986),「遊憩需求與滿意度分析之研究--以獅頭山風景遊憩區實例調查」,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 38. 鄭瓊慧(2004), 「農村節慶活動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2003大崗山龍眼蜂蜜文化節為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9. 葉碧華(1988),「大型觀光節慶活動效益評估之研究-以台北燈會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40. 駱焜祺(2002),「觀光節慶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為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1. 歐聖榮、蕭芸殷(1998) ,生態旅遊遊客特質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 42. 羅孝吉(2004),「居民對舉辦地方節慶活動之認知、反應類型及支持承諾之研究--以東港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為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英文部分 1. Backman, K. F., Backman, S. J., Uysal, M., & Sunshine, K. M. (1995). Event tourism: An examination of motivations and activities.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3(1), pp.15-24. 2. Crompton, J. L., & McKay, S. L. (1997). Motives of visitors attending festival event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2), pp. 425-439. 3. Driver, B. L., & Brown. P. J. (1975). A Socico- Psychological definition of Recreation demand, with Implications for Recreation Resource Planninc,Assessing De-mand for outdoor Recreation, Vol.23, No.4, pp.62-88. 4. Fredline, E., & Faulkner. B. A. (2000). Host community reactions: cluster analysi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7(3). 5. Formica, S., & Uysal, M. (1996). A market segmentation of festival visitors:Umbria Jazz Festival in Italy. 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Jazz festival in Italy.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3(4), 6. Formica, S., & Uysal, M.(1998). Marekt segmenta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culture-historical event in Italy.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6(3), 16-24. 7. Getz, D. (1991). Festival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p.120. New York. 8. Getz,D.(1997).Event management and events tourism. 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 New York. 9. Gursoy, D., & Rutherford, D. G. (2004). Hos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An improved structural model.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1(3), 495-516. 10. Janiskee, R.(1994). Some macroscale growth trends in America's community festival industry. 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2(1), 10-14. 11. Jackson E. L., & Buton T. L. (1999) .Leisure Studies:Prospects for the twent-first century ,Pennsyvania,PA;Venture Publishing,Inc. 12. Juergen, G. (1997). Tourism motivation and expectation form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2), pp. 283-304. 13. Kotl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7th ed.). New York, NY:Prentice-Hall, Inc. 14. Hall, C., 1992). Hallmark tourism events: Impacts,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London:Belhaven Press.。 15. Perdue, R., Long, P., & Allen, L. (1990). Resident support fortourism development.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6. Raybould. (1998). Participant motivation in a remote fishing event.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5, pp. 231-241. 17. Ross, E. L. D., & Iso-Ahola, S. (1991). Sightseeing tourists’ motivations and satisfac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8, pp.226-237. 18. Scott, D.(1996). A comparison of visitors’motivations to attend three urban festivals.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3(3), pp.121-128. 19. Schneider, I. E., & Backman, S. J.(1996). Cross-cultural equivalence of festival motivations: A study in Jordan.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4(3/4), pp. 139-144. 20. Shone, A. (2001). Successful event management: A practical handbook. New York: Lexington Avenue. 21. William, F. T.(1997).Global Tourism:The next decade, London: Butterworth-Heinemann. 網路資料 1. 台灣觀光年工作計畫(2004)。交通部觀光局全球資訊網。2007.03取自網址:http://202.39.225.136/public/File/200411/2004.htm?relno=430 2. 觀光年報(2004)。交通部觀光局全球資訊網。2007.03取自網址:http://admin.taiwan.net.tw/auser/B/Annual_2005/index.htm 3. 觀光年報(2001)。交通部觀光局全球資訊網。2007.03取自網址: http://admin.taiwan.net.tw/auser/B/Annual_2001/chinese/index_02.htm 4. 觀光年報(2002)。交通部觀光局全球資訊網。2007.03取自網址: http://admin.taiwan.net.tw/auser/B/Annual_2002/index.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