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論文名稱 Title |
非營利組織職工面對組織變革之行為意向探討 The Study on the Behavior Intentions of Employees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owards Organizational Change |
||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
|||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
語文別 Language |
||
學位類別 Degree |
頁數 Number of pages |
125 |
|
研究生 Author |
|||
指導教授 Advisor |
|||
召集委員 Convenor |
|||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
|||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
2022-08-29 |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
2022-09-15 |
關鍵字 Keywords |
組織變革、非營利組織、醫療財團法人、計畫行為理論、組織信任 Organizational Chang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Medical Foundati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Trust |
||
統計 Statistics |
本論文已被瀏覽 500 次,被下載 128 次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0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28 times. |
中文摘要 |
非營利組織可彌補政府在公共服務的不足,然而若缺乏有系統的績效衡量與管理,將產生資金分配不均或效率不彰等問題,非營利組織在競爭環境下求存所需,必須導入新的管理思維。本研究旨在探討非營利組織導入績效管理工具過程中職工人員之行為意向,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了解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組織信任對職工接受績效管理工具的行為意向之影響關係。本研究針對進行組織變革中的社區型醫療財團法人之職工,透過問卷調查研究,共得到92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76%,採用SPSS統計軟體經由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分析與迴歸分析,驗證各變項間的相關性及影響程度。 研究結果發現:一、職工對「主觀規範」及「組織信任」之認同度屬中上至高程度;對「態度」及「行為意向」屬中上程度;對「知覺行為控制」屬中至中上程度;二、分析個人背景因素,顯示職工的年資對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有顯著差異,而職工是否擔任主管職,在知覺行為控制有顯著差異;三、比較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組織信任對行為意向的影響性,發現職工對導入之績效管理工具的態度越正面、主觀規範越支持職工導入績效管理工具,以及職工對參與導入績效管理工具的知覺行為控制越高,則職工對導入績效管理工具的行為意向便會越高;職工若對組織越信任,則使用管理工具的行為意向會越高。本研究提出之建議:一、完善推動組織變革的作業程序;二、關注組織信任對職工的影響。最後,提出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期作為相關機構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Abstract |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an make up for the government’s lack of public services. However, if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which could result in problems such as uneven fund distribution or inefficiency, etc. To survive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must introduce a new way of management thinking.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employees in the process of introduc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ols into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s (AT), subjective norms (SN), perceptual behavior control (PBC), and organizational trust on employees’ acceptanc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ols and their behavior intention. The study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employe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a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 total of 92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1) employees show a medium high to high acceptance of SN and organizational trust; at a medium high of acceptance towards AT and behavior intention and at medium to medium high of acceptance towards PBC. (2) analyze the personal background with an employee’s job tenure results in a great difference in AT, SN and PBC. If a employee serves as a supervisor which results in great differences in PBC. (3) compare with the effects of behavior intention towards AT, SN and PBC and organizational trust, and discovers employees’ AT would be more positive towards the impor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ol, SN supports the impor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ol the more, and the employees’ participation shows higher PBC towards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ol which leads to more behavior intention, then employees’ behavior intention towards the impor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ol would get higher. When employees trust the organization, it’s much higher for them to utilize management tool. This study recommends: (1) improving the operational procedures for promot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2)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on employees. |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
論文審定書 i 誌謝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目錄 vi 圖次 viii 表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績效管理 9 第二節 組織變革與影響 13 第三節 組織信任對變革意圖的影響 20 第四節 計畫行為理論 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1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1 第二節 研究假設與研究架構 33 第三節 研究變項之操作定義 34 第四節 問卷設計與資料分析 35 第五節 預試問卷與信效度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3 第一節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53 第二節 背景因素與各研究變項之關係 71 第三節 各研究變項之相關性分析 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3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96 參考文獻 99 附錄一 預試問卷 107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10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
丁裕家、簡宇祥(2021)。國軍採購人員綠色採購行為模式影響因子之研究:植基於計畫行為理論。商略學報,13(2),117-134。 王光旭、陳筠芳(2015)。老人福利服務輸送公私夥伴關係之評估:臺南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初步調查與反思。民主與治理,2(1),1-35。 江明修、梅高文(2003)。自律乎?他律乎?-財團法人監督機制之省思。中國行政評論,12(2),137-160。 江向才、林玉欽、陳雯雯(2021)。財團法人醫院社會責任支出與財務績效之研究:以不同型態財團法人醫院為例。醫務管理期刊,22(3),202-219。 余明助(2006)。組織變革不確定感與員工工作態度關係之研究-以組織溝通和員工信任為中介變數。人力資源管理學報,6(2),89-110。 余舜基(2015)。過度工作、組織溝通、組織信任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半導體產業為例。興國學報,16,37-56。 余明仁、張訓譯(2018)淺談組織信任對學校運作的影響。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0),238-245。 宋秋儀(2016)。大型企業型非營利組織之財務分析。中國行政評論,22(1),111-128。 李昀徽(2017)。組織變革知覺、工作滿意度與變革抗拒心態之關係研究。海軍學術雙月刊,51(2),142-166。 李柏諭、楊淑雯(2017)。非營利組織推動臺北市老人長照服務之研究。政策與人力管理,8(2),1-48。 汪明生、陳正料、林錦郎(2005)。政府內部顧客參與行為之研究:以都市垃圾清運業務委外案為例。公共行政學報,15,81-130。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宇文、陳澤生(2015)。平衡計分卡觀點建構供應商績效評量-以外商公司為例。管理資訊計算,4(1),297-307。 吳姵儒、林弘昌(2018)。高科技產業研發工程師五大人格特質、組織變革態度與工作投入之研究。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5(1),67-88。 吳岱儒、李留源、何素禎、張力(2018)。組織變革與組織成員個體行為研究-以屏東縣戶政機關整併為例。正修通識教育學報,15,1-28。 吳宜晏、賴佑宜、柯淑惠、宋嘉軒、林淑絲、陳烈夫(2018)。平衡計分卡應用於農業創新育成中心之農企業輔導績效評估。台灣農學會報,19(3),160-189。 何怡澄、郭振雄(2016)。法令變動對醫療財團法人從事社區公益服務的影響。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46(2),119-156。 岑淑筱、李頎泓、陳川正(2015)。非營利組織轉型社會企業其組織關鍵作為-以弘道老人基金會為例。輔仁管理評論,22(1),21-52。 林惠玲、陳正倉(2000)。統計學方法與應用二版(下),臺北:雙葉書廊。 林富美、盧美秀、楊銘欽、邱文達(2005)。運用平衡計分卡改善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營運績效之個案研究。醫務管理期刊,6(3),327-346。 林淑馨(2016)。台灣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政府協力的實證分析:以六縣市為例。政治科學論叢,69,103-147。 林家緯(2018)。非營利組織經營社區產業適法性之省察。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8(2),147-167。 林錦郎、卓麗香、張松山(2018)。社群網站使用顧慮、隱私政策與行為意圖關聯性之研究。全球商業經營管理學報,10,23-36。 周秀蓉、孫乙甯、何佳蓉、郭珮甄(2019)。資訊隱私顧慮、系統品質、信任與知覺風險對使用意願之影響-以第三方支付為例。正修學報,32,37-56。 信義醫療財團法人(2020年12月25日)。信義醫療財團法人組織圖。取自http://www.kch.org.tw/about-31.php 侯嘉政、陳宜伸、張宏榮(2010)。企業動態能力、組織變革策略與組織變革績效之探索性研究。經營管理論叢,6(1),23-47。 姜定宇、丁捷、林伶瑾(2012)。家長式領導與部屬效能:信任主管與不信任主管的中介效果。中華心理學刊,54(3),269-291。 洪淑貞、林淑卿、蘇文凱(2018)。護理人員知覺的組織支持、主管支持與其敬業貢獻度之相關性探討-以中部某醫院為例。彰化護理,25(4),13-26。 洪昆裕、蔡秉羽、葉淑瑜(2021)。如何因應公部門組織變革下的員工離職意圖之研究-以國軍為例。管理資訊計算,10(1),91-100。 孫煒(2016)。台灣地方社會服務契約委外的績效與競爭。公共行政學報,51,1-33。 徐正國、林文清、劉宏裕(2019)。我國法人分類制度之探討。弘光人文社會學報,2),137-155。 陳以明、張雅淑(2011)。併購後團隊間的衝突、信任與企業績效之實證研究。運籌與管理學刊,10(2),1-16。 陳政智、楊雯羽(2015)。以跨界類比建構非營利組織「內部控制」評估指標。當代社會工作學刊,7,97-155。 陳珮青、楊銘欽、陳宛琪、郭年真(2019)。從國際經驗省思全民健保地區預算之分配方法。台灣公共衛生雜誌,38(4),355-371。 郭儆承、黃浩然(2017)。信仰型非營利組織靈性管理對人力資源發展之影響─以基督信仰型非營利組織為例。輔仁管理評論,24(3),57-78。 郭靜燕、詹前隆、陳厚全、姚靜雯、黃碧蓮、鄭舜平(2018)。應用平衡計分卡提升醫院管理成效。醫學與健康期刊,7(1),77-87。 郭靜燕、鄭舜平、張舒婷、賴雪鈴、詹前隆(2018)。應用「結合科技接受模式與計畫行為理論」的概念架構推動電子病歷之經驗-以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醫學與健康期刊,7(1),65-75。 張同廟(2017)。是實還是虛?探討大學社團學生信任感與組織承諾之關係。休閒運動保健學報,13,46-76。 張雅琪、劉兆隆(2018)。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間的夥伴關係-以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為例。中國地方自治,71(2),28-63。 張俊明、陳慶華、傅譓菱(2020)。論我國非營利組織的變革與創新。JMPI管理專業與創新學報,1(1),74-85。 許祝鳳(2013)。我國醫療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醫院財務績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1934 許淮之、高明瑞、趙平宜(2011)。非營利組織企業化之困境與挑戰。創業管理研究,6(1),55-80。 許順旺、鄭姍姍、張姮燕(2018)。「信任是基礎,知識是力量」-以台灣國際觀光旅館為例。商管科技季刊,19(4),395-423。 賀彩利(2020)。以計畫行為理論探究桃園地區國小教師素養導向教學行為之研究。學校行政,129,183-206。 黃銑扶、尤元民、鄭豐聰(2005)。醫院建構平衡計分卡之研究。澄清醫護管理雜誌,1(1),54-62。 黃德舜、謝昺村、陳惠娜(2008)。價值基礎管理模式應用於醫院管理之初探-以財團法人A醫院爲例。醫務管理期刊,9(1),21-35。 黃暉庭、蔡宗宏、祝道松(2009)。修正動機模式探討醫療知識庫系統之行為意圖-技術社會動機的觀點。電子商務學報,11(3),569-609。 黃世傑、謝國珍、王姵茹、沈旭萍(2010)。組織轉型與策略核心組織之建構: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個案研究。會計研究月刊,297,92-105。 黃上晏、潘冠妘、哲悠(2015)。社會企業的經營模式探討–以臺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為例。管理資訊計算,4(2),221-234。 黃劭彥、吳東憲、徐細娟、林佳蓉(2015)。建構社區型非營利組織會計資訊系統-以社區發展協會為例。電腦稽核,32,82-96。 彭錦鵬、江瑞祥、許耿銘(2011)。非營利組織績效評量指標之建構。政治科學論叢,49,125-160。 温玲玉、林德勳(2018a)。從價值鍊理論探討非營利組織經營之研究。華人前瞻研究,14(1),1-14。 温玲玉、林德勳(2018b)。非營利組織的使命策略對服務績效之影響-專案規劃之中介效果與資源連結之調節效果。北商學報,34,1-23。 温玲玉、林德勳(2018c)。應用IPA 模式分析非營利組織之服務策略。全球管理與經濟,14(1),15-32。 楊台寧、張書豪、蕭煥龍(2011)。影響納稅義務人網路報稅行爲意圖之研究。顧客滿意學刊,7(2),161-188。 楊台寧、陳昱臻(2018)。組織信任對組織成員間知識分享之影響-以組織主管領導風格為干擾因子。多國籍企業管理評論,12(1),45-75。 鄭宛明、李柏諭(2019)。我國廉政組織變革之研究。政策與人力管理,10(2),65-113。 廖國鋒、范淼、吳振昌(2002)。預期組織變革不確定感對員工工作反應影響之實證研究。臺大管理論叢,13(1),227-256。 廖玩如、萬金生(2015)。非營利組織企業化之困境與挑戰-小林重建協會個案。全人教育集刊,2,11-24。 趙雅儀、蕭哲芬、蔡秋田、鄭琬諭(2018)。非營利組織之資源運用及經營成果效率分析。管理資訊計算,7(1),157-166。 蔡秀涓(2004)。公務人員組織信任模型之建構:以台北市政府為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6(2),241-277。 蔡秀涓(2006)。虛幻或實存?組織信任概念與影響原因回顧暨展望。公共行政學報,21,163-178。 蔡孟璇、王志宏(2021)。運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澎湖機場旅客使用自助報到服務之行為意向-兼論信任之調節效果。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4(1),25-44。 蔡介文、鄭博文、李玟儀(2020)。以TPB理論探討護理人員於病歷隱私認知暨保護的行為意圖-中部某教學區域醫院的實證研究。病歷資訊管理,17(2),1-15。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1年06月30日)。醫療院所家數、病床數及平均每萬人口病床數。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s/cp-1735-3244-113.html 龍芳、許怡欣、黃國哲、薛亞聖(2007)。影響平衡計分卡運作評價之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某醫學中心為例。呼吸治療,6(1),11-30。 藍天雄、羅佳蕙(2018)。企業組織變革之影響以導入資訊科技部門為例。管理資訊計算,7(2),20-30。 顏信輝、張瑀珊、吳美奇(2016)。盈餘管理之行為意圖:代理情境、道德發展與計畫行為理論之解釋。臺大管理論叢,26(2),107-138。 蘇柳枝、王昭雄(2019)。企業社會責任對銀行行員信任、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21(1),35-47。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 J. Beckmann (Eds.), Action 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pp. 11-39). New York, NY: Springer Verlag.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2), 179-211. Albrecht, S., & Travaglione, A. (2003). Trust in public-sector senior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4(1), 76-92. Deutsch, M. (1949). A Theory of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Human Relations, 2(2), 129-152. doi: https://doi.org/10.1177/001872674900200204 Deluga, R. J. (1994). Supervisor trust building, leader-member exchang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67(4), 315–326. Devalkar, S. K., Sohoni, M. G., & Arora, P. (2017). Ex-Post Funding: How Should a Resource Constraine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llocate Its Fund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6(6), 1035-1055. doi:10.2139/ssrn.2570713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trieved from https://people.umass.edu/aizen/f&a1975.html Fishbein, M., & Ajzen, I. (1977).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Contemporary Sociology, 6, 244. Kotter, J. P. (1995). Leading change: Why transformation efforts fail.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3(2), 59-67. Kreitner, R., & Kinicki, A. (199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omewood, IL: Irwin. Lewin, K. (1951).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NY: Harper. Likert, R. (1967). The human organization: Its management and value, New York: McGraw-Hill. Mayer, R. C., Davis, J. H., & Schoorman, F. D. (1995).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3), 709-734. Recardo, R. J. (1991). The What, Why and How of Change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 9(5), 52-58. Tsai, C. H., & Irina, O. (2013).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nsumers' Online Shopping Behavior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Journal of Global Business Openration and Management, 5, 201-212. |
電子全文 Fulltext |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
QR 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