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8121-21223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8121-212238
論文名稱
Title
超越論自我與一般自我的分離/不分離:以胡塞爾的笛卡兒之路為討論線索
The Separation and Inseparation of the Transcendental Ego and the Common Ego :A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Cartesian Way of Edmund Husserl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8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21-09-0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21-10-08
關鍵字
Keywords
超越論自我、明證性、我思、我思對象、意向分析、形相
Transcendental ego, Evidenz, Cogito, Cogitatum, Intentionale Analyse, Eido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183 次,被下載 4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18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0 times.
中文摘要
胡塞爾的笛卡兒式進路主要目的在於進入超越論自我的狀態,但該如何進行?這個狀態的自我是個怎樣的自我?和一般的自我有何不同?會產生怎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否可以理解、解決?
本文主要將藉由胡塞爾的著作《第一哲學》(下卷)及《笛卡兒沉思與巴黎講演》兩書對笛卡兒式進路的說明來探討這個進路。首先說明這如何進入這個超越論自我的狀態,接著說明由這個超越論自我為基礎的哲學思考如何進行,在此將對我思、我思對象,意向分析及先驗時間等概念進行說明。最後對超越論自我的狀態進行討論,超越論自我最為特殊狀態的我和一般狀態的我的不同,以及和世界的分離是否可以理解,這些問題將是本文所試圖說明的。
Abstract
The main objective of Husserl’s Cartesian way is to get into the state of transcendental ego. But, how can it be achieved? What kind of problems will result from it? And how different is it from the common ego?
In this thesis I will deal with Husserl’s Cartesian Way based on the texts of Cartesian Medit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and First Philosophy: Lectures 1923/24. Besides elaborating how to get into the state of transcendental ego I will also explain how specific this kind of philosophy is that is. We will namely explain the concepts of cogito, cogitatum, intentional analysis as well as internal time. All this constitutes the main works in this thesi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i
致謝 ii
中文摘要 iv
Abstract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脈絡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首先必須具備的明證 7
第一節 明證性的意義 7
第二節 直觀的意義 11
第三節 作為開端要求的困難 13
第三章 由明證指導出發找尋絕對明證 17
第一節 對世界存在的確真性之討論 17
第二節 移情作用 21
第三節 對超越論自我的澄清及方法的說明 28
第四章 由超越論自我所展開的現象學方法 35
第一節 超越論自我之意義及進路的可能 35
第二節 我思、我思對象及意向研究的說明 43
第三節 先驗時間的說明 48
第四節 意向分析的意義 50
第五章 對笛卡兒式進路的省思 57
第一節 對超越論自我的反省 57
第二節 對開端處的反省 61
第三節 對進路可能隱藏的含意的反省 66
第六章 結論 75
參考文獻 7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專書:
中文
1、胡塞爾(Edmund Husserl)著,張憲譯,《笛卡兒沉思與巴黎講演》,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胡塞爾(Edmund Husserl)著,王炳文譯,《第一哲學》(下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3、丹‧扎哈維(Dan Zahavi)著,李忠偉譯,《胡塞爾現象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4、笛卡兒(René Descartes)著,周春塘譯,《沉思錄》,初版,台北:五南,2010。
5、胡塞爾(Edmund Husserl)著,倪梁康譯,《內時間意識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6、胡塞爾(Edmund Husserl)著,倪梁康譯,烏爾蘇拉‧潘策爾編,《邏輯研究、第二卷,現象學與認識論研究、第一部分》,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7、胡塞爾(Edmund Husserl)著,烏爾蘇拉‧潘策爾(ursula panzer)編,倪梁康譯,《邏輯研究、第二卷,現象學與認識論研究、第二部分》,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8、胡塞爾(Edmund Husserl)著,倪梁康譯,《現象學的方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
9、胡塞爾(Edmund Husserl)著,克勞斯‧黑爾德編,倪梁康、張廷國譯,《生活世界現象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
10、胡塞爾(Edmund Husserl)著,李幼蒸譯,《現象學的構成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11、胡塞爾(Edmund Husserl)著,李幼蒸譯,《純粹現象學通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12、胡塞爾(Edmund Husserl)著,倪梁康譯,《現象學的觀念》,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13、胡塞爾(Edmund Husserl)著,王炳文譯,《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2010重印)。
14、羅伯‧索科羅斯基(Rober Sokolowski)著,李維倫譯,《現象學十四講》,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04,初版。
15、德穆‧莫倫(Dermot Moran)著,蔡錚雲譯,《現象學導論》,修訂一版,台北:桂冠,2005。
16、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1Q84),台北:時報文化,2009,初版。
英文
1. Husserl﹐Edmund﹒ First Philosophy﹐trans﹒Sebastian Luft and Thane M﹒Naberhaus (Dordrecht﹕Springer﹐2019)﹒

二、期刊論文:
1、陳偉,《現象學與人文科學》 第9期,〈通往超越論現象學的非笛卡兒式道路—基於實踐現象學的一個考察〉,2020。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