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0123-21232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0123-212327
論文名稱
Title
公益App平台建置與發展策略之研究—以數位工具「愛公益 App」為例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ublic Welfare App Platform: A Case Study of the Digital Tool ''Love for Public Welfare App''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23-05-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23-08-10
關鍵字
Keywords
公益平台、經營策略、公益App、募資、聯合國發展目標、數位工具
Public welfare platform, Business strategy, Public welfare App, Fundrais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Digital tool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100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10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隨著2030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強調,SDGs已然成為全球的重要議題。台灣的大學為配合此議題之發展,亦紛紛開設與永續發展相關的課程及學分,加入了永續的概念,培育學子們對社會的貢獻意識。而我國為追求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除了擬定氣候變遷因應法,以符合世界整體的發展趨勢外,該如何在各種議題的威脅下找尋生存永續之道,都屬於急待解決的重要事項。而企業正面臨其嶄新的產業課題及社會責任;政府的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和社會轉型策略已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公益永續更需要社會大眾的參與和貢獻。創建公益平台的建置更是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社會更新的重要步驟之一。
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和資源,參與到公益事業中,推動社會向著永續發展目標邁進。研究者身為社會企業的創辦及經營者,在追求社會使命與企業永續發展之際,更是經常思考自我對社會貢獻的最大可能性。
然而就在投身公益多年後的此時,研究者深刻瞭解到個人或單間企業的力量極其有限,必須透過有系統的方式或機制,使資源得以有效運用且精準投注各社會角落需求之處,讓社會從本質上發生變化,藉此對整體社會及弱勢民眾提供最大的援助。而如何融入公益永續的理念,整合多元利益相關的資源,運用數位科技等工具,有效地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
故研究者結合自身的資訊專業與社會福利的迫切需求考量,興起對公益平台發展策略的研究念頭,希冀在各種策略的研析及實驗後,能夠順利構築起一座對所有利害關係人皆能實質回饋與價值創造的循環機制和堡壘(即本論文研究對象─愛公益App),以確保該平台在日後能夠兼具永續營運與完成使命的兩面重責,使其成為同樣擁有想回饋社會的資訊人,以及重視企業社會責任之企業家們學習之典範。
本研究旨在將公益和永續發展相互連結,推動社會朝向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研究方法將透過文獻分析以及經營策略的研究,依此建構起對所有利害關係人提供實質援助的公益循環平台。令台灣成為培養善行習慣、改善社會風氣的環境發源處。
而針對愛公益App是否具備建置之必要性,從以下分析獲得有其建置必要性之結論:
(1)於功能、介面、資源募集、數位資安等維護面向,皆全盡妥善且勝過其他平台;
(2)從企業ESG、CSR、SDGs需求的角度來看,平台具備支持社會議題和整合公益問題之貢獻,並能協助公益企業進行可持續性、永續性等拓展之提升;
(3)平台團隊擁有強大數位開發、方案解決之能力,可為公益企業提供利用數位技術實現社會影響之機會,以及提高公益組織的效率與效果;
(4)公益平台為友善人際交流及營造社會正面影響力之環境,為「個人-團體」、「虛擬-現實」創建善的循環環境,促成社會和諧改變之可能;
(5)平台具備公益資源調節機制,為募資困難之中小型公益單位及弱勢族群緩解分配不均、解決存續問題;並使各類社會議題獲得曝光之機會、促進台灣公益領域整體之健康,讓公益資源更為友善公允。在解決全國社福機構困難之同時,亦能朝向完成「讓台灣成為行善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願景。
Abstract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by 2030, SDGs have become a significant global issue. In line with this development, universities in Taiwan have also introduced courses and credits rela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corporating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to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contributing to society. As our country striv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by 2050, not only by enacting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laws to align with global trends, but also by finding paths to sustainable existence amid various threats, urgent matters need resolution. Corporate entities are facing new industry challenge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Government strategies for energy transitio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lifestyle shifts, and societal changes have become crucial foundations for dri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context, public engagement and contributions are essential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public welfare. Establishing a platform for public welfare is a crucial step towards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d societal rejuvenation.
In daily life, everyone has the capacity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welfare initiatives using their own resources and abilities, advancing society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s a social entrepreneur leading a social enterprise, the researcher constantly contemplates the maximum potential for personal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while pursuing the enterprise's social mission and sustainability.
However, after years of dedication to public welfare, the researcher has come to realize the limitations of individual or single-entity efforts. To truly mak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ociety, systematic approaches or mechanisms are required. These approaches should enable efficient allocation and precise deployment of resources to address various societal needs, thereby bringing about fundamental societal change and providing substantial assistance to the overall society and marginalized populations. How can the concept of public welfare sustainability be integrated, diverse interests harmonized, and digital technology harnessed to effectively propel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welfare endeavors?
Hence, considering the researcher's expertis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essing demands of social welfare, the idea of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a public welfare platform emerged. Through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tion of various strategies, the goal is to establish a sustainable cycle mechanism and stronghold (referred to as the "Love for Welfare App" in this study) that provides tangible feedback and value creation for all stakeholders. This is to ensure that the platform can fulfill the dual responsibilities of sustainable operation and mission accomplishment, setting an example for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who seek to give back to society and entrepreneurs who prioritiz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terconnect public welfa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pelling society towards a brighter sustainable future.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involves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business strategy research, constructing a public welfare cycle platform that offers substantial assistance to all stakeholders. Taiwan could become a source of cultivating habits of kindness and improving social norms.
Regarding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the "Love for Welfare App," the following analyses led to the conclusion of its necessity:
(1) The platform excels over others in terms of functionality, interface, resource mobilization, and digital security.
(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ESG, CSR, and SDG demands, the platform supports societal issues and integrates public welfare contributions, assisting public welfare enterprises in enhancing sustainability and expansion.
(3) The platform team possesses strong digital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olving capabilities,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public welfare enterprises to leverage digital technology for societal impact and improve organizational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4) The public welfare platform fosters positiv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creates a positive social influence, establishing a cycle of positivity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groups, and virtual and real environments, facilitating the potential for harmonious societal change.
(5) The platform incorporates a mechanism for regulating public welfare resources, alleviating distribution inequalitie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public welfare units and vulnerable groups that face fundraising challenges. It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various societal issues to gain exposure and promotes the overall health of Taiwan's public welfare sector, creating a more friendly and fair environment for public welfare resources. While addressing challenges faced by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 nationwide, it also aligns with the vision of making Taiwan the country with the highest rate of widespread altruism.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i
致謝 ii
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錄 viii
圖次 x
表次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公益組織文獻研究相關探討 8
第二節 公益組織行銷及策略運用 11
一、SWOT分析 11
二、行銷理論概述 12
三、行銷4.0與5.0之場景應用 16
四、商業模式 19
第三節 公益組織的信任與推廣研究 24
第四節 公益組織募款類型及助人型態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5
一、文獻分析法 35
二、個案研究法 36
第三節 資料蒐集 36
第四章 台灣公益平台與個案介紹 37
第一節 台灣公益環境的現況 37
第二節 台灣公益組織產業的需求與發展困境 41
第三節 公益平台概述 45
第四節 公益App建置計劃 50
第五章 愛公益數位工具App的行銷分析 56
第一節 SWOT分析 56
第二節 顧客分析 62
第三節 競爭者分析 64
第四節 合作者分析 73
第五節 供應商分析 75
第六章 愛公益數位工具App的發展策略 77
第一節 市場區隔 77
第二節 目標市場 79
第三節 價值主張 80
第四節 推廣策略 84
第五節 通路策略 90
第六節 訂價策略 95
第七節 獲利模式 105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1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0
第二節 實務意涵與未來研究建議 112
參考文獻 116
一、中文 116
二、英文 118
三、網路文章 118
四、其他(報告書、法條) 12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
王雲東(2016)。《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新北:揚智文化。
方至民(2020)。《策略管理概論:應用導向(三版)》,新北:前程文化。
江明修、梅高文(2003)。〈自律乎?他律乎?──財團法人監督機制之省思〉,《中國行政評論》,12卷2期,137-160。
李麗珍(2014)。《兒少福利基金會網路推廣公益行銷策略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吳錦昌(2010)。《建立公益鏈、推動公益型企業對M型社會問題改善》,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論文。
吳沈玉(2021)。《公益與獲利兼具商業模式之研究-以成真社會企業為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余孟勳(2015)。〈數位時代的公益責信〉,台灣第三部門2015「自律或他律?第三部門治理與責信」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第三部門學會。
余昶悌(2019)。《樂齡時尚商機探索》,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呂驊文(2020)。《社會公益群眾募資平台專案之成功因素與文字採礦分析》,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吉郎(2008)。〈公益創投與社會企業:價值創造途徑的分析〉,《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民間團體發展成為社會企業論述精選集》,台中: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中彰投就業服務中心。
林佩誼(2010)。《廣告對網路口碑效果之影響》,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
林冠宏(2010)。〈中小型非營利組織募款能力建構-以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為例〉,《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第8期,78-111。
林博文(2010)。〈社會行銷的顧客思維〉,《文官制度》,第二卷第二期,25-53。
林晏萱(2014)。《社會企業跨國經營模式之研究:以社團法人台灣微客公益行動協會為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芷萱(2021)。《探討社會行銷對綠色消費行為、購買意願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系碩士論文。
邱麗瑜(2019)。《群眾募資之成敗因素探討及其在公益募資活動的應用》,致理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服務業經營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社企流(2022)。《社企力:台灣第一本「社會企業」實戰聖經!做好事又能獲利,邁向永續的社會創新工程》,台北,果力文化。
胡秀珠(2019)。《向社會企業取經?我國矯正機關自營作業模式的變革與挑戰》,世新大學非營利與社會企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洪昭閔(2020)。《建構社會企業永續經營商業模式之研究:以「孩子的另一扇眼睛」為例》,臺灣師範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高郁雯(2022)。《非營利組織多重夥伴關係之研究-以伯立歐蕎麥公益路跑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企業管理組碩士論文。
翁素蕙(2022)。《公益經濟的機制:以村里平安箱為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國際企業管理組碩士論文。
陳千惠(2004)。《公益網站之建構與傳播策略──以「烏托幫」網站為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登浩(2015)。《訊息框架對公益平台捐款意願之影響》,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悅萱(2016)。〈有效利他社群衡量公益慈善團體成本效益之思維與方法介紹──以社群GiveWell為例〉,《法印學報》,第七期,131-146。
陳定銘(2018)。〈臺灣社會企業社會影響力評估指標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22期,1-35。
郭瑞坤、張玲瑜、張秦瑞、沈逸晴、張馨芸(2013)。〈捐贈者對非營利組織課責行為之認同度與捐款意願之研究〉,《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14期,46-83。
張瓈文(2017)。〈有效利他主義:21世紀倫理學〉,《玄奘佛學研究》,第28期,1-17。
張靖怡(2019)。《臺灣成衣服飾電商企業之經營策略探討—以PAZZO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杰(2021)。《公益募資平台之社會價值評估》,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安梅(Ann Mei Chang)著,陳重亨譯(2022)。《精實影響力:非營利組織的創新》,台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程俊偉(2021)。《探討時尚品牌跨界行銷策略成功因素-以Agnès b.及其子品牌為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高階經營班碩士論文。
黃戴萌(2022)。《網路公益眾籌平臺信任因素之探究-以水滴籌平臺為例》,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連祺(2005)。〈國民中小學應用SWOT分析實務之革新〉,《國立編譯館館刊》,33卷1期,46-58。
楊惠茹(2019)。《我國基金會募款策略之研究-以財團法人鼎愛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社會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鄭勝分(2005)。《歐美社會企業發展及其在台灣應用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戴肇逸(2015)。《新創社會企業商業模式建立之研究-以「B2O公益平台」為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謝美珍、林婷鈴、陳逸媛(2021)。〈物資循環共創共享價值及生態系統建立:以小型社會企業贈物網為例〉,《中山管理評論》,29卷3期,467-514。
顏志龍(2012)。《傻瓜也會寫論文:社會科學學位論文寫作指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顧忠華(1998)。〈公民社會與非營利組織── 一個理論性研究的構想〉,《亞洲研究》,第26期,8-23。
Alexander Osterwalder & Yves Pigneur著,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畫出你的商業模式》,台北:早安財經文化。
Peter F. Drucker著,上田惇生、齊思賢譯(2005),《杜拉克思想精粹──會的趨勢》,台北:商周出版。

二、英文
Centre for Asian Philanthropy and Society (2022), Doing Good Index 2022. https://wordpress.caps.org/wp-content/uploads/2022/07/Doing-Good-Index_202
2_Final_online_0704.pdf
John F. Helliwell, Shun Wang, Haifang Huang, Max Norton (2022). HAppiness, Benevolence, and Trust During COVID-19 and Beyond. https://hAppiness-report.
s3.amazonaws.com/2022/WHR+22_Ch2.pdf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NJ: Prentice Hall.

三、網路文章
內政部,全國性人民團體數(XLS),內政部,2023年4月21日查詢,https://ws.moi.gov.tw/001/Upload/400/relfile/0/4413/79c158fd-d51f-4061-b24b-fbcdb0fb92d9/m3-02.xls
內政部統計處,地方政府所轄人民團體,內政統計查詢網,2023年4月21日查詢,https://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
未來生活實驗室。〈培養惜食觀念才能愛地球!台灣超商剩食報廢超過70億的食物浪費原因〉,未來生活實驗室,2020年2月12日,https://www.lifeaholic.tw/article48342/
台灣大哥大基金會。〈用科技擁抱愛 台灣大第九屆「i無限數位公益」成果發表 機器學習遊戲平台上線 微電影雙破10萬點閱〉,台灣大哥大,2021年4月29日,https://reurl.cc/3OGYK9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捐款方式說明,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2023年5月8日查詢,https://donations.eden.org.tw/explanation.php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伊甸基金會愛心零錢捐,2023年5月18日查詢,https://www.eden.org.tw/pages.php?level1_id=JCUjIQ==
全家便利商店,全家便利商店支持唐氏症基金會「唐寶寶友善商家」計劃,2023年5月18日查詢,https://reurl.cc/qL1QbE
吳易珊(2014)。〈國際:可口可樂如何深入非洲?它的做法可讓公益組織參考!〉,公益交流站,2014年8月28日,https://npost.tw/archives/10090
吳元熙。〈【圖解】近7成領導者認為「生態系」是成功途徑!它為何成企業競爭最熱關鍵詞?〉,數位時代,2021年4月28日,https://pse.is/4yvrad
吳婉瑜、謝明彧(2022)。〈台灣超商覆蓋率全球第二 超商群雄的下一戰〉,遠見,2022年8月29日,https://www.gvm.com.tw/article/93624
余孟勳。〈公益組織治理及財務透明:一個公民的觀點(上)〉,公益交流站,2015年5月18日,https://npost.tw/archives/19393
余孟勳。〈公益組織治理及財務透明:一個公民的觀點(下)〉,公益交流站,2015年5月18日,https://npost.tw/archives/19397
何家慈、陳曉芙、劉以羚、羅思涵。〈「我的愛心被駭客利用了!」個資外洩風暴下,公益團體的重建信任之路〉,報導者,2023年2月7日,https://reurl.cc/7k36mD
李香君。〈平行公益/數位轉型的忙與盲 彌補大眾與助人者的認知落差〉,聯合線上倡議家,2023年4月27日,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2117/6631567
周承緯。〈我們對慈善的想法大錯特錯?〉,社企流,2014年7月1日,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2032
金靖恩。〈從非營利組織到社會企業 不能換湯不換藥:角色、環境、策略與思維,跟著變了嗎?〉,社企流,2014年12月27日,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799
邱奕懿。〈捐點換糧!唐氏症基金會X全家疫情助弱勢溫飽度難關〉,2022年5月18日,https://reurl.cc/3OdyGj
粉圓妹(2012)。〈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隨意窩日誌,2012年8月4日,https://m.xuite.net/blog/st868221/twblog/126834693
張凱喬。〈【數位轉型】什麼是平台?淺談平台經濟模式〉,medium,2020年9月6日,https://reurl.cc/pLYbne
陳培英。〈疫情肆虐,誰來救公益團體一命?〉,遠見,2021年9月6日,https://www.gvm.com.tw/article/81999
許政榆。〈新北唐寶寶炸物事件3個月....3企業1公會挺身加入「友善店家」計劃〉,聯合新聞網,2023年1月5日,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889521
國立臺東大學綠色國際大學,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2023年5月15日查詢,https://green.nttu.edu.tw/?Lang=zh-tw
焦建利。〈唐興通:社群構建的新4C法則〉,教育技術學自留地,2019年5月30日,https://www.jiaojianli.com/8945.html
菱傳媒。〈台灣人好有愛!一年捐款1026億元 但分配不均「公益巨人」吸走76%善款〉,菱傳媒,2022年2月25日,https://rwnews.tw/article.php?news=303
黃昭勇。〈台灣連續三次獲選亞洲最慈善國家,我們好在哪裡?有什麼隱憂?〉,CSR@天下,2022年6月22日,https://csr.cw.com.tw/article/42602
經理人編輯部。〈商業模式是什麼?用Airbnb 看懂商業模式九宮格、找出企業價值〉,經理人,2023年3月1日,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29827
楊綿傑。〈境外假訊息侵擾 台灣連十年全球榜首〉,自由時報,2023年4月2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575320
漁夫。〈大家常說的商業模式是什麼?〉,STOCKFEEL,2020年8月2日,https://reurl.cc/8qd97y
鄭家鐘。〈公益創投,在台灣行得通嗎?〉,社企流,2015年5月27日,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197
劉芮菁。〈用浪浪來捐血?「犬貓公益血庫」募資計劃喊卡〉,窩窩,2022年9月6日,https://reurl.cc/qkjoR0
蔡幸儒。〈超商豐富鮮食塞滿貨架!「便利」和「惜食」如何兩全?〉,經濟日報,2022年4月22日,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690421
蔡祈岩。〈CIO談AI系列四之二/ChatGPT是「強人工智慧」?它有自我意識嗎?〉,經濟日報,2023年2月16日,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6975516
聯合勸募,捐款使用原則,2023年5月8日查詢,https://www.unitedway.org.tw/Donate_General.aspx
awooai。〈行銷5.0:更智慧的MarTech,歡迎來到經營「人」與「物」的大行為時代〉,awoo,2021年9月7日,https://reurl.cc/65ympZ
Mica Chen。〈行銷人必看!行銷聖經「行銷4.0」重點整理(上)〉,道騰國際商務中心,2021年1月22日,https://reurl.cc/eXOR0b
NPOst編輯室。〈如果你也曾這樣想過,就對公益組織太不公平了〉,公益交流站,2014年12月16日,https://npost.tw/archives/13236
NPOst編輯室。〈一次捐10 萬相較於分10次各捐1萬,更有效率?從慈善科學觀察捐款行為〉,公益交流站,2019年7月6日,https://npost.tw/archives/36944
NPOst編輯室。〈真的假的Cofacts ──建立 Line 機器人對抗假資訊焦慮/2019 NPOwer公益行動家1〉,公益交流站,2019年10月13日,https://npost.tw/archives/52977
NGO推進器。〈你的組織屬於「數位堪用」型嗎?NPO數位能力轉型4階段〉,公益交流站,2019年7月6日,https://npost.tw/archives/51705
Robert。〈行銷寶典來了!想利用行銷策略來規畫行銷流程,看這篇就對了!〉,gogopartners,2023年5月31日查詢,https://reurl.cc/WGEmax
Roy Lin。〈STP分析全攻略:精準找到好客戶?掌握品牌定位,對喜歡你的客戶好才重要!〉,史貝絲空間,2023年1月24日,https://slasherspace.com/the-complete-guide-to-stp-marketing/
Regina E. Herzlinger(2007)。〈重建公眾信心〉,哈佛商業評論,2007年1月1日,https://reurl.cc/klYQ2G
William Landes Foster, Peter Kim & Barbara Christiansen著,鄭湖瀚、熊耿得譯。〈非營利組織的十個籌資模式〉,社會創新平台,2022年7月14日,https://si.taiwan.gov.tw/Home/CitizensSay/View/334

四、其他(報告書、法條)
公益責信協會,〈公益觀察2021:風險社會裡的信任與連結〉, 2021年8月25日,https://www.apa-tw.org/observation2021
公益責信協會,〈公益觀察2022韌性與復歸:臺灣企業暨民眾捐款調查報告〉,2022年6月23日,https://www.apa-tw.org/article/171
郭翠仰等人,〈公益勸募制度之研究〉(報告編號:RDEC-RES-099-037),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1年9月,chrome-extension://efaidnbmnnnibpcajpcglclefindmkaj/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3JlbGZpbGUvNTY0NC8zMjUwLzAwNTg5MzJfMS5wZGY%3D&n=MjAxMTEyMTMxNTQ5MzU2ODA4NDM5LnBkZg%3D%3D&icon=..pdf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2020社會創新大調查〉,社會創新平台,2020年8月24日,https://si.taiwan.gov.tw/Files/Survey/2020/2020-%E7%A4%BE%E6%9C%83%E5%89%B5%E6%96%B0%E5%A4%A7%E8%AA%BF%E6%9F%A5%E5%A0%B1%E5%91%8A%E6%9B%B8.pdf
《人民團體法》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91
《公益勸募條例》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138
《公益勸募條例施行細則》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146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開放下載的時間 available 2026-08-10
校外 Off-campus:開放下載的時間 available 2026-08-10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191.228.88
現在時間是 2024-04-29
論文校外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2026-08-10

Your IP address is 18.191.228.88
The current date is 2024-04-29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2026-08-10.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2026-08-10

QR Code